目前,我省桑枝黑木耳生产规模约3000余万袋,主要分布在开化、淳安等县。该模式主要是以桑枝屑代替杂木屑栽培黑木耳,既增加了黑木耳生产原料,又利用了废弃的桑枝条,同时,在桑树行距间套种黑木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一般6月份春蚕结束粉碎修剪下的枝条,8月初制菌棒,9月下旬中秋蚕结束,黑木耳排场,至翌年4月采收结束,实现亩产干木耳300公斤,蚕茧120公斤,全年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该模式季节衔接紧凑,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效益显著。
产量效益
作物产量(公斤/亩)产值(元/亩)
春蚕 50 2000中秋蚕 35 1350
净利润(元/亩)
1270820
合计 22800 12800黑木耳 300 19450 10710
茬口安排
作物 播种期 采收期
春蚕 5月28日 6月初中秋蚕 8月28日 10月初黑木耳 7月下旬至8月下旬 11月至翌年4月初
关键技术
一、蚕桑生产管理
桑园管理:春季剪梢、夏季伐条。施春肥、夏肥和秋肥。
消毒: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和养蚕后的回山消毒。
小蚕饲养:做好小蚕饲养的保温保湿,眠起处理,给桑饲养和蚕体蚕座消毒。
大蚕饲养:做好大蚕的通风换气、良桑饱食,蚕病防治。推广省力化养蚕。
上蔟:使用方格蔟上蔟技术。
二、黑木耳生产管理
桑枝条粉碎:粉碎春蚕结束修剪下来的桑枝条。
拌料装袋:按黑木耳配方,把一定比例的桑枝屑拌入料中,用15厘米×55厘米×5丝规格的聚乙烯袋,每袋装湿料重1.6公斤左右。
灭菌:灭菌以“攻头、保尾、控中间”为原则,达到100℃保持12小时以上,具体视灭菌数量和灭菌装备而定。
冷却接种培养:灭菌结束,待温度降至60℃,趁热出灶至干净的场所,温度降至28℃以下,利用早晚接种;接种完毕的菌棒“一字”叠8层高,并且留有通风道。
出耳管理:选择晴天,把经过刺孔的菌棒45度斜靠在事先搭好的耳架上。
晾(晒)干后,把经过去杂的黑木耳包装待售。
余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