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等地引发的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表示,寨卡并非危险病毒,清除病毒温床、预防伊蚊叮咬是防范重点。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政府已经开始全力灭蚊。
世卫发言人克里斯蒂安·林德梅尔表示,相对同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来说,寨卡病毒引发的寨卡热症状更为温和。约75%至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头痛、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而皮疹被认为是最显著特征。
林德梅尔说,截至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其中,巴西情况最为严重。巴西已报告近4000例小头症患者,其中49名患者死亡。尽管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但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认为,目前已有的一些证据确实指向这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一情况尤其令人担心。
世卫组织说,考虑到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目前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防蚊叮咬。
巴西卫生部部长马塞洛·卡斯特罗表示,卫生人员此前已开始灭蚊行动,但人力严重不足。他还宣布,政府将向拥有社会保险的40万名孕妇发放防蚊用品。
(据新华社 张淼 刘彤 杨江玲/文 2016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