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育

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教育亮出“十二五”改革发展成绩单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亮出“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期末成绩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97%,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9%,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6%,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受益面更广
“十二五”时期,我省积极建设现代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切实保障全省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有效推动了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5年,全省学前教育规模达181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在校生505万人,巩固率达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高中段在校生142万人,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在校生122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65万人。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148万人,其中研究生在学人数6.3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国省区第一。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800万人次,比2010年提高了250万人次。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5年,预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和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段及以上教育比例分别为16%、88%,预计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7个和1个百分点。
教育向高位均衡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
  促进教育公平,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把促进教育公平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实施系列教育均衡建设工程,合理配置教育公共资源,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全省所有90个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全部向社会宣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实现“零择校”。
  全面推进阳光招生和阳光收费,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进一步缩小了群体差距,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在全国率先实行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升学政策。全面升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爱心营养餐资金14.5亿元。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扩大至高中教育段,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实行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学生免学费政策。
  通过组织开展“送教上门”、落实随班就读、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受教育普及程度,特殊教育学校从2010年的67所增加到2015年的86所,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
教育结构与布局优化,办学质量更高
  合理的教育结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省经济已进入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向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要解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不够的问题,就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十二五”时期,我省对接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强化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完善教育结构布局。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共有职业院校424所,比2010年减少49所,在校生达122万人,比2010年增加14万人,职业学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不含幼儿园)676所,在校生126.3万人,比2010年增加14.75万人。
  启动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推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重点建设首批5所大学,遴选建设98个A类一流学科、232个B类一流学科;全省高校已有3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地方高校有14个,按同类院校分,居全国省区市第二。
  以高校为主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体系基本建立,产学研联盟中心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省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总体就业率为96.26%,创业率为5.0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教育保障有力,办学条件更为给力
  教育发展要快,保障要跟上。“十二五”时期,我省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着力构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为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数量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生师比分别为18.3∶1,12.3∶1,11.7∶1,15.7∶1,16.6∶1。各级各类教师学历平均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在全国率先推出县区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每年有不低于15%的骨干教师参与交流。
  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省中小学校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到4.5∶1,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班班通”,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15年全省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265亿元,比2010年增长108%,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为19.03%。
深化教育改革,红利更多释放
  改革与开放,一直是浙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十二五”时期,我省着眼于加快推进育人模式转变和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更积极更主动的精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深化课程改革、高考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示范意义的新突破。
  全面深入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改革,切实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积极倡导实施选课走班,实施学分制改革,努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空间和机会。
  大力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启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学生招录选择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2013年,行政许可和审批项目由20项减少到12项,行政管理由62项减少到32项,取消31项检查考核评估表彰事项;2014年,全面下放高校专业设置权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
  大力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建立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自主发展、民主监督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学校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现已核准4批共51所高校章程,高校开始进入“依章办学”时代。
  积极主动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交流,实施“千校结对”活动,全省与境外学校结对的中小学校已达1200余所。2015年,高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达25964人,占全省在校生总数的2.46%,比2010年的1.05%提高了1.41个百分点;高校专任教师中有出国进修、访学三个月以上经历者近20%;全省高校共建立了1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比2010年增加26个,并实现了高校境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突破;全省高校在19个国家共建了23所孔子学院,比2010年增加13所。
  数据显示,我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各项主要任务圆满完成,浙江教育已进入到全面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 成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