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供销

2016,供销社起笔谋新篇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全省供销社在建设“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和综合改革上不断创新突破,服务“三农”能力明显提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全省供销社将继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大力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切实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农村流通助农工程“两大工程”建设和“网上供销社”建设、社有企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队伍素质“四大提升行动”,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促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构建“三位一体”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厚植密切联系农民的组织优势
  ——建立农合联组织体系。加强27个试点县和推进县农合联改革,抓好各项试点的扩面提质工作,健全县乡两级农合联运行管理模式和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农合联的平台优势。20个推进县争取在3月底前挂牌运行,7个试点县要在深化合作、有效服务、扩大经营上取得新进展,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改革成果。按照分批推进改革的要求,年内争取75%以上的市县构建农合联组织体系,成立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筹)。
  ——增强农合联为农服务功能。在不断完善农合联运行机制的同时,加强农合联“三位一体”基本服务功能建设,结合实际承担政府或涉农部门转移和委托(购买)的经营服务性事项,加快形成务实有效的综合服务机制。加强乡镇农合联组织体系和服务功能建设,充分利用乡镇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供销社基层组织、经营主体、服务手段与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有效对接,打造直接面向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平台。
  ——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按照管用、可控、能持续的要求,坚持“互助”“三封”原则,积极稳妥发展农民资金互助会,全省农民资金互助会达到100家,适时组建省级农民资金互助会联合会。鼓励有条件的农合联、供销社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并纳入地方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完成农信担保额28亿元。探索介入农村保险互助、农村产权交易等领域。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分类推进农合联成员信用评定和授信服务。加强风险管控和处置,健全监督和风险补偿机制。
推进“两大工程”建设,厚植为农服务优势
  ——围绕促进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确保涉农县(市、区)具有可控的农资企业或农资业务,农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大力发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化、一体化、个性化服务模式,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保障、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储加销等系列服务。抓好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年内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0个、农业专业服务组织25家。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以“智慧农资”、“网上专科医院”等为载体,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庄稼医院服务体系,新建和改造庄稼医院300家以上。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开设“网上农技培训学院”,举办涉农培训5万人次。办好春耕支农惠农服务月活动。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流通助农工程。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增长10%以上。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经营主体,发展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组织农产品展会和产销对接活动。加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建设,扩大茶叶拍卖交易和大宗农产品交易。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建成省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40家。以星级社建设为抓手,推动综合服务社升级改造。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介入休闲农庄、旅游度假、农耕体验、茶叶特色小镇等新兴服务领域。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序开展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
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厚植供销社发展优势
  ——实施“网上供销社”建设提升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业态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发展各具特色的电商经营模式,促进电商业务做强做实、扭亏增盈。省级层面重点抓好农产品网销、智慧农资、大宗商品交易、互联网创业创新、农民合作金融“五大平台”建设,市县层面集中力量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各级电商网络互联合作。深化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活动,落实各级电商运营中心、电商园区、农产品特色馆建设改造任务,全系统新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1000家,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00%以上。
  ——实施社有企业发展提升行动。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统筹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业务改造提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资产(本)布局和经营结构,提升社有经济发展质量,确保社有经济稳健增长。加快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一体化、走出去、品牌化、人才强企战略和名企、名牌、名家培育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实施工贸结合、产融结合、“互联网+”等经营方式,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加快上市步伐。积极参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万亿产业平台建设,加大项目特别是涉农项目的投资力度,新建、续建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6个。优化企业发展机制,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切实防控各类风险。
  ——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行动。开展经营服务综合体提质升级活动,综合实力较强的一类综合体,要加强平台建设,增强经营服务能力,发展成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商贸综合服务中心;二三类综合体要加快提档,向更高目标发展。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推动基层社开展“三位一体”综合服务,积极承担政府委托、购买服务。盘活基层社存量资产,选好带头人,选准发展路子,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标杆社创建活动,增强基层社发展活力。拓宽基层社发展思路,依托各类合作组织和经营服务平台组建新型基层社,采取主导、共建、融入等方式,加强与乡镇农合联和村社组织的对接,扩大经营服务覆盖面。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加强涉农协会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其他涉农经营主体联合组建涉农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各项为农服务。
  ——实施队伍素质提升行动。要以担当精神、改革思路和市场办法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完成综合改革和各项重点任务。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好职业院校建设,加强校社、校企合作,提高院校服务“三农”、服务系统的水平。大力弘扬新时期“新仓经验”和“相知相亲做农友、相伴相生惠农业、相依相存在农村”精神,结合学习上虞供销社先进事迹,在全系统开展创评“经营服务双标兵”活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本报综合报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