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升棺吊运工作完成。在武警和特警的持枪护送下,重约4吨的主棺柩套箱被运送到距海昏侯墓1公里的文保用房内。至此,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正式进入实验室考古阶段。一代海昏侯的墓葬中,何以出土两万多件文物,数量之多超过长沙马王堆?如果墓主人真的是汉废帝刘贺,随葬品之丰富与他的传奇经历有必然关联吗?让我们看看众多专家如何解读海昏侯墓。
海昏侯曾经是皇帝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年仅18岁的刘贺(第二代昌邑王),被权臣霍光看中。霍光认为,刘贺比其他王子年幼许多,便于操纵,拥其为帝。
刘贺当上皇帝后,与霍光发生了激烈冲突。于是,作为政治权力牺牲品的刘贺,被送回昌邑软禁,昌邑王号也被剥夺,受2000户食邑。
汉宣帝刘询继位后,同样受霍光掌控,如芒刺在背,而对前一任皇帝刘贺,又颇为忌惮。刘询派山阳郡太守张敞去监视刘贺,张敞“见贺身长体瘠,病痿难行,著短衣,戴武冠,头上插笔,手中持简,蹒跚而出,邀敞坐谈”(语出《汉书》),非常同情刘贺的命运。故而张敞对汉宣帝称,刘贺昏乱,为其免去性命之虞。
霍光死后,汉宣帝许是出于血脉亲情的考虑,但仍忌惮叔叔刘贺东山再起,遂封其为海昏侯,从山东菏泽迁到偏远的荒蛮之地——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享4000户食邑。
就国豫章后的一天,刘贺与朋友孙万世聊天。孙万世问刘贺:“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斩大将军(指霍光),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刘贺颇为后悔地说:“是呀,错过机会了!”这段对话被监视的人听去,转呈汉宣帝知晓后,刘贺被削去3000户食邑。
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荆棘缠腿、步履维艰的刘贺去世,年仅33岁。从第二代昌邑王,到汉废帝、再到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可谓饱经风霜,跌宕起伏。
随葬品为什么丰富
“参观完发掘现场后,非常震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表示,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堪称一流,科学规划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是一般的列侯墓,从墓葬形制上来看,符合典型的列侯墓,但从随葬品中的鎏金车马器、金器等来看,有侯的葬制、王的规模、帝的痕迹,极为罕见。”
在古代,列侯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就国就封,也是最标准的形制,海昏侯墓即属此类。与海昏侯墓几乎同时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主人利苍被封为轪侯(封地在河南),任职长沙国丞相,但他不是标准的列侯墓,因为他没有就封。
另一种是,国家倚重的、有封爵的大臣。被誉为“朝廷柱石”的他们,死后作为皇帝的陪葬,埋在帝陵前面,由中央政府出钱修墓、修祠堂,也不是去封地埋葬。由于重臣与皇帝之间的特殊关系,葬制会远超列侯的等级。比如,西汉权臣霍光死后,直接用皇帝的礼制埋葬,很多随葬品源于皇帝赐予,包括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认为,如果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之所以如此多,有可能是其中包含他和父亲刘髆两代昌邑王的器物。
墓葬何以保存完整
汉墓十室九空,为何?盗墓贼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解释说,乱世出英雄,也出盗墓贼。盗墓成为战争筹资的重要手段。所幸的是,南方的墓没有北方盗得那么厉害。
从地理环境上看,南方水系比北方发达,安放墓葬的空间余地相对较小。“为避水患,南方人一般将墓葬在山上,你看海昏侯墓不就出在墎墩山上嘛。”张仲立说。
为避免大量雨水冲刷的影响和山间野兽的干扰,南方墓葬的深度比北方更深,但又不能挖得过深,防止地下水抬升的浸染。
相比之下,北方水患灾害较少,平川皆可为墓葬,又少植被遮蔽,以至于墓葬入土相对较浅,环境不干不湿,微生物相当发达,很快就分解了漆木器、丝帛类等有机物,包括早期墓葬的尸骸等等。铁器、青铜器、玉器等无机物,好不容易在微生物的口中留了“活口”,却又逃不脱摸金校尉的“贼手”。
“墓葬越是处在中心的地域,越容易被盗。要是去深山老林盗墓,盗墓贼岂不是要跟野兽玩去。”张仲立笑着说,如此,处在非中心地域的墓葬,反而有更多机会留存世间,海昏侯墓则属此类。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虽经过两次盗掘,但仍保存完整,极为难得。早期地震及地下水位抬升,使得盗墓贼不能随意乱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郊区富平侯张安世墓也是西汉中晚期的列侯墓,基本被盗一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南昌海昏侯墓墓园由侯墓和侯夫人墓、七座祔葬墓、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园墙、门阙、寝、祠堂、厢房等建筑构成,且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具备汉代高等级墓葬所包含的许多重要要素。“这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的园寝制度价值巨大。”
蒸馏器是做清酒的吗
在考古专家李则斌看来,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几件不同凡响的东西——首先是蒸馏器,它到底是蒸馏制酒,还是做果汁饮料的?
对此,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说,经过专家检验,蒸馏器内的果实含有蒸熟的芋头。
“我认为,蒸馏器不是做饮料的,而是做清酒的。咱们在元代以前用粮食酿造的都是浊酒,小说《水浒传》里写武松打虎的情节,讲的是筛两碗酒来,为什么用‘筛’字?就是为了滤掉浊酒里的粮食渣滓。”信立祥引经据典地说,拿芋头一蒸馏,就是清酒,不像白酒那么性烈,度数也低。“现在,用芋头制作清酒的方式,仍流行于日本各地。当然,这种传统是日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还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然后传过去的,这就不好说了。”
由此可见,用蒸馏器蒸馏芋头而得清酒,一旦实证成立,将把我国的制酒工艺提前1000多年,从元代前推到西汉中晚期,将是我国科技史上一次重大发现。
李则斌补充说:“不管是蒸馏器,还是青铜火锅,我们可不可以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做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器具,针对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看蒸馏器能不能蒸馏出酒来?火锅能不能使用,跟现代的火锅有什么区别?这些都是后续研究的好课题。”
(摘自《文汇报》 付鑫鑫/文2016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