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种植业

秀洲:打造湿地农业升级版

  耕作层变深,淤泥增加,低洼水田种藕多年后,还能不能种植水稻?这是萦绕在秀洲区北部湿地农业生产者心中的疑问。在去年12月18日举行的嘉兴秀洲区藕稻轮作测产现场会上,一块50亩的藕稻轮作田给出了水稻亩产655.5公斤的实测答案。这是秀洲打造湿地农业升级版的成效。
  秀洲北部三镇约有16万亩低洼田长期处于水淹状态,粮食高产稳产难度大,长期以来只能种植一季水稻,无法种植春花作物,农民收益低。近年来,当地积极创新农作制度,成功构建“藕+鳖”、“藕+黑鱼”、“藕+鲫鱼+彩鲤”、“稻+甲鱼”、“竹叶菜+黑鱼”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推动了秀洲北部湿地农业的发展,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种养结合面积达到8500亩。
  为了解决低洼水田种藕多年后的种稻问题,2015年,秀洲区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秀洲区农经局在王江泾镇栋梁村开展藕稻轮作、稻鱼共生试验示范项目。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多年种植莲藕的田块通过四周开围沟搁田排水,种植水稻是完全可行的,水稻的机械收割也是可行的。而且种植过莲藕的田块肥力比较充足,病虫害较少,可以少施肥,少用农药,种出的水稻长势更好,产量更高,农药残留更少,品质更优。同时四周开出的围沟可以养鱼,实现水稻和鱼类的双丰收,为农业增效创造了新途径。
丁珩 倪龙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