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种植业

我省出台加快推进中药产业传承发展指导意见

中药材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本报记者 王美华 通讯员 何伯伟
  本报讯 为加快推进我省中药产业传承发展,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中药产业传承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中药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规模化程度稳步提升,中药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以电子商务和现代仓储物流体系为依托的中药产业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成。
四大原则确立发展方向
  中药产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了中药产业传承发展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持续健康、公平开放、规范有序的中药产业发展环境优势。二是加强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经验的传承,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合作,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三是以优势资源、重点品牌、骨干企业为核心,推动与中药相关的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保健食品、中药日化品等产业,从而推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四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中医中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地产中药推广使用,促进中医中药融合发展。
三大目标描绘产业蓝图
  今后一个时期,实现我省中药产业传承发展总体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力争到2020年,全省中药及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总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中药产业集聚区1个,超50亿元的集聚区2个,同时,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培育5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中药企业,其中2家超过50亿元;推动产业链延伸发展,在中药材种植养殖和加工、流通中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企业。
  传承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浙八味”等特色中药材和传统优势中药品牌、技术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发展,中药现代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到2020年,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以上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以上全省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2个以上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服务站。企业新药创制和大品种二次开发、传统经典验方整理能力明显增强,参与质量标准制(修)订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培育形成新“浙八味”中药材和一批中药品牌。
  产业带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重点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60%以上,全省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达30万亩以上,种植养殖中药材产量年均增长10%以上。“公司+基地+农户”中药材生产模式普遍推广,促进农民增收。中医药养生、养老、医疗、康复、文化等相关产业加快发展。
四大领域丰富产业内涵
《意见》指出,要在四大产业领域加快中药产业的传承发展。一是加大现有疗效确切、市场需求量大的中成药品种的培育力度。加强中成药研究与开发,开展以疗效确切的传统单方、验方、医院制剂等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发。针对重大疾病,开发一批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剂型先进的中药新药,加快产品产业化。支持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和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药效、降低副反应,扩大新的适应症。加大对传统中成药改造,加强缓控释等新型制剂技术在中药产品中的运用。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色、国际标准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控制体系,提高中药产品质量水平。
  二是修订《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研制药材无硫加工工艺、无硫饮片,开发一体化饮片加工技术、精制饮片,推进小包装、定量压制中药饮片、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等新型饮片的研发。鼓励企业研究开发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按中药饮片政策执行,并逐步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临床及科研使用。开展外来有害物质控制技术研究和饮片安全贮存技术研究,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和炮制工艺水平,促进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及产业化。着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精加工,开发标准化中药提取物,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三是重点支持纳入《浙江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培育名录的43个县(市、区)中药材产区发展,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开展“浙八味”及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等道地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道地特色中药材以及濒危野生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鼓励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在药材道地产区建立规范化生产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健全中药材生产流通组织服务体系。
  四是围绕健康产业发展新趋势,针对当前在延缓衰老、老年保健、保健饮品、化妆品等方面巨大市场需求,以浙产特色药材为主要原料,大力推进中药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形成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保健功能佳、具有浙江特色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重视中药药膳市场培育,鼓励社会资本开办药膳馆,积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加快实施中药产业“机器换人”,支持高效节能提取分离设备、制剂设备、饮片炮制设备等新型成套中药制药装备研发,培育发展中药特色装备产业。
六大任务推进产业提升
  如何加快推进中药产业传承发展,《意见》提出实施六大任务。
  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产业示范基地。建成若干集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市场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中药特色小镇,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建设。以杭州市生物产业国家高科技产业基地、金华市天然药物生产基地、台州市和绍兴市特色中药产业带、丽水市畲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等为重点,依托龙头骨干企业,着力建设一批我省中药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产业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商业模式和制造方式创新,引导企业做好资质认证、产品注册、技术提升、市场拓展等工作,推进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引导企业上市,加快做大做强。鼓励关联企业构建产业联盟,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统筹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发展行业“隐形冠军”。
  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注重中药质量安全,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推进中药材安全适用农药的登记工作,加强中药材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强化安全用药技术指导,强化检测,深入开展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品质意识,加大对中药品牌和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培育创建一批以浙产优势特色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及保健产品,不断提升浙产中药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中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逐步建立有利于中药知识保护、使用、管理和传承的专门保护制度。明确中药知识权利主体,加强道地中药材及其原产地保护工作,将药材道地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
(下转C2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