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温岭紫菜何以走向全国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温岭人有养殖紫菜的传统,如今养殖面积已超过2万亩。趁着最近紫菜丰收,笔者走进了紫菜养殖基地。
优质紫菜这样来
  来到紫菜养殖基地时,天上还下着小雨。跟随着浙江长江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江君波,笔者坐上小船前往养殖着紫菜的浅海区域。“以前是浮筏式养殖,紫菜养在滩涂上,经常风一吹,筏架就会倒下,使得紫菜直接掉在滩涂上,容易造成烂菜。如今,我们采用的是插杆式养殖,毛竹长15米,可以牢牢扎在海里,因为养在六七米深的浅海区域,能让紫菜更好地接触海水,只要控制好杆露时间,就能提高紫菜产量。”技术员叶师傅说。
  笔者发现,这片养殖基地的滩涂旁边堆积着不少贝壳,最初的紫菜苗就是育在贝壳里的。
  刚开始紫菜苗用细绳一个一个串起来,然后将其放在水缸中,趁着潮水水位合适时,将这些带着紫菜苗的海水泼向网床。泼苗后,紫菜种植就宣告完成。“一个星期后,紫菜苗就长到肉眼可见了,待其自然生长两个月,就能采收质量最好的头水紫菜了。然后,就是一茬接一茬收割。”叶师傅告诉笔者,紫菜养殖时最怕水质污染,还怕大雾天气。雾太大,紫菜容易烂菜。养殖时水温也不能太高,因为水温一升高,紫菜长得过快,来不及收割,也容易烂。“工人每天都要清理网床上潮水带进来的杂物,紫菜在水里长三天,就要拉出来晒两天,这就是所谓的杆露,可以消除网床上的有害藻。”
自创紫菜收割机
“和以前相比,现在紫菜的产量已经高了不少,每排网床都能采收800公斤左右。”江君波说。“以前产量不高,一方面是养殖方式的缘故,另一方面是因为收割都是靠人工。而且因为人工没法控制收割的长度,有时候会把紫菜连根拔起,就会影响到之后一茬的产量。”“我们最初养殖紫菜时,鲜紫菜才五六毛一斤,人工就要60-80元一天,成本很高,我就想着能不能用机器收割紫菜。”江君波说。
  一开始,江君波使用的是工业割灌机,虽然效果不错,但割灌机用的动力燃料是汽油,容易掉到紫菜里造成污染。后来,他想到了环保型的打稻机。根据打稻机原理,他查找资料,设计图纸,买来原料,自创了紫菜收割船。“机器割10天,人工可能要花二三十天。更重要的是,机器还能控制紫菜收割的长度。”江君波说,现在紫菜长到60-70厘米就能收割,机器会将其整齐割下,留下5-8厘米放回水里继续养殖。
紫菜价格还不错
“目前紫菜的价格还不错,鲜紫菜能卖到8元一公斤,第一水紫菜能卖到十一二元一公斤,干紫菜卖到120元一公斤。”江君波说,“多的时候我们一天就能出货几万公斤,运到福建加工成休闲食品或圆盘紫菜,再送进超市。”“我是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养殖紫菜的,并引进先进的全电脑紫菜食品成套加工设备,将紫菜加工成海苔。”江君波说,刚开始,休闲食品在市场上并不怎么受欢迎,“那时人们吃的紫菜都是从菜场里买的,厚而且量也足,吃起来有嚼劲。但休闲海苔不一样,很薄,咬一口就没了,所以刚开始时,人们并不爱吃。
  后来,江君波改变了方式,“第一水、第二水紫菜大多加工成海苔,之后的紫菜则加工成圆盘紫菜,用于泡汤。”江君波说,他还将自己的名字当成品牌,“君波海苔”、“君波紫菜”在温岭市场上都能看到。“如今,我们已经不在温岭加工了,因为精加工紫菜,一天就要用五六百吨海水,清洗五六次,需要很大的场地,温岭并不适合。所以我们将鲜紫菜运到福建,加工后卖到全国各地的超市。和卖到菜场相比,价格能提升不少,比如海苔,市场上五六克就能卖到四五元。”
不宜盲目扩大养殖面积
“2015年温岭紫菜养殖面积比上年翻了一倍多。”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丁理法告诉笔者,2014年温岭紫菜养殖面积是1万亩左右,2015年超过了2万亩。“主要还是因为2014年紫菜价格太好了。”
  丁理法说,2014年鲜紫菜卖到12元一公斤,可以说是这60年来最好的一次,头茬紫菜干品每公斤卖到了140元,养殖户亩收益达2万元以上。“现在温岭人养殖紫菜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养殖方式从原先的浮筏式养殖到现在的插杆式养殖,成效明显,增产了50%。而且因为有了收割船,缩短了收割周期,使得紫菜一年可以收割四五茬。”丁理法说,养殖紫菜只要注意一下水质条件、气候条件,一般来说风险不会太大。“因为养殖在海里,有时候网床上会黏附有海藻,这时候养殖户就要多注意杆露时间了,可以通过杆露晒网来杀死有害藻。不仅如此,还可以用适当浓度的盐酸浸泡网床,也能起到杀死有害藻的作用。”
  丁理法提醒,现在温岭的海域养殖紫菜的密度还算合理,但是也不能盲目扩张养殖面积,毕竟紫菜养殖在密度上是有标准的,如果太密,容易影响海水流动,造成烂菜。
赵碧莹 江连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