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农机化

培育新型职业农机手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手段已进入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时代,农机手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机作业的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质量。而在不少地区,农机驾驶人员50岁以上的超过70%,熟练机手紧缺,农机手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因此,培育高素质的农机手队伍迫在眉睫。
  近年来,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年均培训农机实用人才达400万人次。但从地方层面看,农机手培训缺少明确的专项资金,只能靠各地农机部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也是造成农机手培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建议国家增加对农机手培训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使其紧跟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步伐,全面提高农机手服务“三农”的能力。
  为吸引更多农机手主动参加,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田间操作、多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等培训方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也受到了农机手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针对农机手的培训内容还比较单一,大多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和农机修理工为主,还不能满足全面全程机械化的要求。此外,受多种因素限制,目前的培训较少考虑参训农机手的差异,特别是他们的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还不够强。另有不少机手反映,现在的培训更多偏向理论知识,如果多结合实践操作,效果会进一步提升。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样需要一大批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技能、具备先进经营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而5400万农机手就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是先进农业机械的操作者,更将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者、示范者和传播者。 赵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