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生态+”的魅力

——永嘉县借力资本发展生态农业掠影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永嘉县,如果光靠仅有的“一分田”,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有限。于是,智慧的永嘉人将目光瞄上了面积广大的“八山”,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培育新型业态等方式,有效激活了大山中沉睡的生态资源,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引进工商资本
  2015年12月23日上午,记者在浙江四海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铁皮石斛基地看到,一株株挺拔的柳杉树杆上,一圈圈地长满了铁皮石斛。基地负责人干祥宽告诉记者,四海山林场海拔1000多米,生态环境十分适合铁皮石斛生长。基地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是本地品种,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品质很好,首批铁皮石斛生长期已近三年,不久即将开采,预计每公斤鲜条的售价可达三四千元。
  该基地所在的四海山林场是个国有林场。永嘉县农业局总工程师戴成新告诉记者,四海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后,通过种植铁皮石斛,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铁皮石斛种植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基地采用仿野生种植模式,常年用工就有十余人,用工旺季超过100人,这些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农民,公司入驻以来,每年仅付给工人的工资就达数百万元。铁皮石斛种植不破坏生态,这片原先需要国家投入的林区,现在通过招商引资,不仅不用国家投入,还给林场带来了经济效益,一进一出之间,效益十分显著。
搭建营销平台
  与四海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发展给农民带来工资性收入不同的是,由浙江新耕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新土地生活馆采用的是营销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增收的模式。记者23日下午在该生活馆门店内看到,这里的每样农产品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智能手机一扫,这个农产品来自哪里,是谁种的,哪天播种的,用的什么肥料,哪天采收的,检测结果如何,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志刚告诉记者,他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农民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可通过他们的平台直接面向市场。永嘉生态环境优越,农产品品质好,但千家万户乃至一些中小规模的生产主体,让优质农产品实现优价的能力不强,他们搭建这一平台,就是要把这些优质农产品推介给市民特别是一些高端客户。为确保进入这一平台的农产品是优质的,公司的把关十分严格。目前,他们正在与新加坡及我国的台湾等地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待全部建成后,检测指标将达到311项。能通过这样严格检测的农产品,生产过程要求高,价格自然不菲。记者在门店货架上看到,白萝卜的价格是16元/公斤,而在农贸市场里,每公斤白萝卜的价格在1.2元左右。
  据介绍,目前与新土地生活馆合作的基地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按照公司的近期目标,2016年基地面积要扩大到5000亩。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恰逢来自永嘉县巽宅镇柴皮村西茂山农业种植基地的负责人麻献亮来洽谈合作事宜。麻献亮告诉记者,他们的基地海拔950米,生态环境非常好,那一带种植的白萝卜、生姜等在永嘉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前因为山高路远,销售不是很顺畅,价格也卖不高。如果与新土地生活馆合作,不仅销路有保证,收购价格也比当地销售的要高。今后,他们只要按照订单要求种植就可以了。
厘清发展思路
  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取消了对这些县的GDP总量考核,生态要素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永嘉县副县长林建波告诉记者,永嘉县域80%以上的面积是山区,生态环境非常好,作为26县之一的永嘉,发展生态农业有潜力有后劲;省农业厅还把永嘉列为全省整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试点县之一。为此,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县里提出了“生态+”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通过扶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民宿”等新型业态,真正把生态元素做成品牌,让品牌产品带来效益。“我们这些设想得到了广大经营主体尤其在外经商的永嘉人的积极回应。”林建波说,近两年在永商大会上签约的14个重大项目中,有8个是生态农业方面的,最大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这些新型主体理念新、实力强,能有效解决散户或者规模小的主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把生态的价值和潜能挖掘出来,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