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龙 张艾理
创意农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利用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发挥创意创新构想,研发设计出独特的创意产品或活动,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业态。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农业资源再生、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年初,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加强创意农产品和创意园区开发,推进创意农业新文化的挖掘,打造生态景观型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经过一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多种创意农业模式,如屋顶农业模式;产业“接二连三进四”模式;农产品生产布局创意模式;农业与自然景观结合模式;农产品后续加工创意模式;农业园区创意组合模式;农业文化发掘与博览模式;产业升级与耕作创新模式;现代农业综合体创意模式;民宿经济与休闲养生创意模式等。
综观萧山创意农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意农业发展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创意农业牵涉面广,实际操作过程中亟须制度创新;缺乏相关扶持政策;基础性技术支撑匮乏;产业组织和经营主体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
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谋划一批创意园区、综合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质资金、项目和经营人才,全力发展创意农业。
2.出台扶持政策。确定工作机制、载体平台、考核奖惩等,建立定期会商、进度通报、工作督查、年度考核等制度,建议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各镇街制订细化的实施意见,推进工作开展。
3.加强资金保障。要加大对创意农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创意农业与“五水共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有机整合、统筹推进,现有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要向创意农业倾斜,加大对创意农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各镇街要逐步建立创意农业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创意农业的规划制订、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介和产业促进等。
4.培育创意农业品牌。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创意农业,增强创意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品牌创意,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以创意农业集聚区和创意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集聚各产业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优势整合。
5.强化要素支撑。政府要加大技术支撑,引进专业人才,组建百名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科技专家的作用,依托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等项目,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与集成,加快推广应用。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撬动金融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创意农业,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的支撑。
6.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创意农业成果的推广展示,提高民众对创意农业的认识,在不同层面形成重视创意农业、大力扶持创意农业发展的社会导向和风气,为创意农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第一作者系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