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供销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绿农模式”

  上月举行的纪念“新仓经验”批示60周年座谈会与会代表想必对嘉兴市绿农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的智能化“中央厨房”印象深刻。当时,每个参观者在进入“中央厨房”前,须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全副武装”,穿戴上专用的消毒服、帽和鞋套,因为“中央厨房”的加工区域为十万级无尘精华车间,目的是确保“舌尖安全”。
  这个“中央厨房”一头联田头、一头联餐桌,虽然刚于今年10月投入运营,但每天可提供营养餐5万份、净菜加工配送5吨、农家宴100桌,现已签约大中型企业9家,日固定订单1500份,每天可消耗基地果蔬类农产品约2吨、肉禽类农产品约0.8吨。
  从嘉兴市绿农农资公司“变身”绿农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绿农”已由单纯的农资供应商,发展成服务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组织,被业界称为“绿农模式”。
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两年前,嘉兴市绿农农资公司改制重组建立嘉兴市绿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嘉兴市南湖区供销社出资400万元,占股本40%,实现相对控股。2014年,公司联合南湖大桥基层供销社投资3500多万元,建立绿农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成立后,总投资450万元、拥有15台谷物烘干机的谷物烘干中心率先投入使用,为周边农户的大小麦、稻谷提供烘干服务,日烘干能力可达300吨,一举填补了嘉兴市供销社系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型机械设备的空白。
  “以前我们以提供农资供应服务为主,现在围绕粮食生产这条主线,开展粮食生产的全产业链服务。”公司负责人王高锋说,在绿农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不仅建有育秧大棚、烘干中心、农机服务中心,还新建了农民培训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和庄稼医院,并开展蔬菜购销(交易)服务,为周边中小企业开办“中央厨房”……从而实现从农资直配、集中育秧、机械插秧、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收烘干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全程服务。
  如今,除大型烘干设备外,绿农公司已购置大中型农业生产机械307台,涵盖农业机械化生产全过程。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台、机动插秧机8台、联合收割机2台、机动喷雾机277台。建有育秧大棚800多平方米,引进包括碎土机、筛土机等的育秧播种流水线成套设备,组建育秧流水线3条。
  同时,绿农公司以农技员、种粮大户、农机手、合作社理事长以及农资经营人员为主体,组建了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站(队)26个,专业服务人员800多名。其中,以行政村为主组建的绿农农业服务站6个,下设统防技术、农机维修、庄稼医生、农药配送等215个作业组,打造了一支以绿农公司-服务站(队)-作业组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和专业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队伍。
  目前,绿农公司每年可开展水稻统防统治5万亩,机械化育秧1万亩,机耕、机插、机收1.2万亩,烘干能力1.5万吨。通过开展统防统治,既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又减少了生产成本。如2015年绿农公司晚稻统一防治次数平均4.5次,每亩成本96.7元,明显低于农户自防的6.4次、每亩135元的用药成本。
  面对一些农民既不希望失去土地、又不愿意被土地束缚的状况,绿农公司提出了“农民进厂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推出土地托管服务,与进厂务工、外出经商、城市定居的农民,签订“保姆式”服务协议,全季收取一次性服务费用,并张榜公示,让农民省时省力省心。此举既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又能改变原先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据了解,2015年,绿农公司以全程托管和半托管模式,流转土地7万多亩,通过先进技术、机械设备和科学管理,平均每亩耕地节省生产成本120元。“可别小看这120元,如果全市170多万亩耕地都能进行连片统一耕种、施肥、统防统治、灌溉、收割等,那么每年为农民节省的成本将非常可观,相当于为农民增加了收入。”王高锋说道。
创新新型合作,推进“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绿农公司成立后,通过技物结合、产销对接、互助合作等方式,加快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在技物结合上,绿农公司充分发挥1个农资配送中心、10个农资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65家农资连锁超市等农资连锁经营优势,实行方针、标识、采购、配送、价格、服务、监管、制度等“八统一”的管理办法,实现了农资供应和技术服务密切结合,推广作物栽培、统防统治、农机操作等技术,把科学种田普及到千家万户。2015年,公司实现农资销售额6000余万元,其中农药销售额3100多万元,占南湖区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在农产品采集收购上,绿农公司除依托基地外,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多形式与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开展“订单生产”“托底生产”服务,业务涵盖种植、采收、加工、运输等领域。目前,每年签约农户约2万户。与此同时,绿农公司采取对接供销社销售平台、自建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直供等形式,开展展示展销、直配直销等产销对接活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在南湖区大桥镇政府和各村的支持下,“中央厨房”确定了首批300户订单农业合作对象,采取生产全程监控、产品照单全收、增值全归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预计每亩平均可增产200元左右。
  在农民融资互助合作上,绿农公司与浙江省禾城农商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成立绿农资金互助部,通过创新“银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服务,并在绿农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开 设 对 外 服 务 窗 口 。2013-2015年,已帮助农户合作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户无抵押物、无法担保贷款的难题。
本报综合报道
编后
“绿农”的启示
“绿农”通过开展一系列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培育了一批职业农民,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聚集,推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绿农”的实践,带给我们不少启示。
  供销社企业只有扎根农村才有新作为。作为供销社控股企业,“绿农”深深扎根农村,各项改革都奔着为农服务而去,各项工作手段都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从单纯的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民因此依赖“绿农”,党委政府也把“绿农”作为典型,不断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让“绿农”在广袤的农村根基越筑越牢。
  供销社企业只有面向市场才有大发展。实践证明,不断提升发展实力,是社有企业可持续服务“三农”的根本。“绿农”始终立足农业,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取向,努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手段开展经营服务,实现业务拓展、经济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供销社企业只有强化合作才有生命力。“绿农”紧紧联系农民,股份中既有市级社有企业、县社和基层社的股份,又有农民个人股份,集中体现合作经济基本属性。通过资本合作、劳动合作等多种方式,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与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开展合作,既强化了与农民的联系,又把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等合作理念贯穿到为农服务实践中,与农民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和致富联合体,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