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文/摄
近日,由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临海、温岭等地实施的“西兰花新品种示范与产业提升”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组认为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西兰花新品种“浙青95”表现优异,可与国外的同类品种相媲美。业内专家认为,西兰花品种实现国产化,对促进我省的西兰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突破国外品种垄断
在温岭市箬横镇东部开发区胜利村的田头,不少菜农正挥舞菜刀采摘西兰花,运菜的货车、拖拉机和电动三轮车候在路边。温岭市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江福初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5000多亩西兰花,品种大都是“浙青95”。他说:“‘浙青95’比进口西兰花品种品质好,产量高,而且种子便宜。”
省农科院蔬菜所顾宏辉研究员介绍,“浙青95”是最新育出的西兰花品种,去年刚通过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在多点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1500公斤左右,在台州部分地区种植,亩产量比对照“绿雄90”要高。
据了解,“浙青95”属杂交种,中晚熟,生长势强,株型较直立,花球高圆紧实,蕾粒中细,蕾色深绿,商品性好,定植至收获95天,适宜浙江省秋季种植,也适宜保鲜与速冻加工,而且种子价格要比国外进口品种便宜50%左右。
以往,西兰花种子大多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供应也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着西兰花产业的稳定发展。为突破国外品种垄断,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花椰菜青花菜育种团队从2002年开始开展西兰花育种研究,先后从日本、韩国、荷兰、瑞士、法国等地和国内育种单位收集西兰花菜材料进行筛选,并于2008年开始在省重大科技专项的资助下,开展西兰花小孢子培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将小孢子培养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紧密结合,使自交系培育从传统分离方法所需的5-6年缩短至1-2年,共配制杂交组合数千份,并获不少强优势组合。除“浙青95”外,后续还有不少新品种将陆续推出,供菜农选用。
院地合作提升产业
西兰花,学名青花菜,其抗癌功效在蔬菜中名列前茅,颇受消费者青睐。我省自1989年开始引进种植,如今,全省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而台州市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冬春季西兰花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西兰花出口基地,种植面积约15万亩,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由于自有品种缺乏,西兰花种子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波动很大。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国伟说,去年,临海等地西兰花种子卖到180元一包,一亩地需3包种子,单种子成本就要500多元。
据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介绍,根据我省西兰花产业发展需要,选育单位将加强西兰花优新品种制繁种技术研究,科学设计市场供种模式,有序推进应用,同时,进一步健全展示示范体系,做好西兰花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加快西兰花优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目前,省农科院已与台州市政府开展院地合作,全面提升西兰花产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项目组已在临海、温岭、慈溪等地建立了“浙青95”新品种示范点。温岭等地还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早稻—西兰花”轮作种植模式,以改良土壤、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益,全面提升西兰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西兰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