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人物档案:曹生福,1951年9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74年9月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留校从事兽医专业研究工作16年,转业后到萧山区农业局工作至退休。
11月7-10日,第六届中国兽医大会在福州召开。会上,杭州市萧山区乐生兽医研究所高级兽医师曹生福荣获2015年度“中国杰出兽医”称号。“中国杰出兽医”是在全国100多万兽医工作者中评选产生的,他们热爱兽医工作,勇于创新发明,为推动兽医行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国共有10人获得“中国杰出兽医”荣誉称号,我省仅曹生福一人。
忠于职守,疫病防控保稳定
1990年,曹生福初到萧山区农业局工作,就承担起了供港动物检疫任务。“那时候局里人手少,曹生福学的是兽医专业,刚来就成了局里的技术骨干。”高级兽医师陈星绚是曹生福的老同事,她回忆说,曹生福不仅懂技术,而且在工作中不怕脏、不怕苦,严格把关。
据不完全统计,曹生福在萧山区农业局工作20多年间,累计完成供港出口猪检疫26万多头,检出病残猪、疑似病猪1万多头,多次阻止染疫病猪供港出口,保证了萧山出口猪的动物卫生安全。“我的爱好就是和畜禽打交道。”曹生福说,他时常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经常到规模养殖场了解疫情,检查防疫工作,及时指导养殖场(户)开展科学的防疫工作,分析疫情和制定适合的免疫程序、消毒程序,特别是口蹄疫、蓝耳病、猪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技术措施。他还负责指导开展萧山区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控工作,有上报的人畜共患病可疑疫情就立马奔赴现场,了解分析情况,及时进行核查和作出诊断,按照“早发现,早反映,早处理”的原则提出处理意见。“我的工作就是‘防疫’、‘推广’。”曹生福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千变万化,他必须根据国际国内动态,结合全区动物防疫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出防疫工作的技术意见,将技术资料发送到镇街和规模养殖场等有关单位。同时,积极推广动物防疫新技术,组织推广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蓝耳病等疫苗免疫应用及防控技术,及时开展防控技术指导。
此外,曹生福还参加奶牛“两病”检查和各种苗禽、种禽、内销生猪等动物的检疫工作。同时,他还参与了萧山区畜禽常见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咨询等工作,帮助众多畜禽养殖场户解决了动物防疫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在动物防疫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保卫了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说起曹生福的认真劲,萧山区畜牧兽医局局长韩水永赞不绝口。
助农增收,养殖场转型升级
疫病防控做好了,帮助养殖户增收同样重要。曹生福说,萧山区很多农户有传统的养殖习惯,小规模养殖场非常多,但在“五水共治“的背景下,淘汰低小散,帮助养殖场转型升级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曹生福就参与引进并推广了杜洛克公猪,大长母猪、PIC母猪等优良猪种,推广了猪群分段饲养、仔猪早期断奶、母猪高床笼养等技术。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改善了萧山区生猪的饲养结构,提升了规模养殖技术水平,强化了市场竞争优势,受到了养殖场户的普遍欢迎。
针对萧山畜牧业实际,曹生福一方面积极完成畜牧业生产情况的调查,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发展规模养殖的思路,发挥萧山本土养猪技术和地理环境的优势,拓宽市场销路,提高生猪质量和市场竞争优势。他总结撰写了《萧山规模养猪生产结构调整的实践》论文,在省、市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上发表,对全省规模养殖生产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做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没有冬寒夏暑的区别,每天做的就是踏栏头、查档案,而曹老师临近退休那几年,仍然和我们年轻人干一样的活,同时积极指导年轻同事开展工作”。杜勐侃和盛承是曹生福的同事。他们告诉记者,曹生福工作经验丰富,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多,结合防治实际需求,与同事通力协作,制定出了萧山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方案,对全区的动物防疫工作很有参考价值。
刻苦钻研,当上羊场顾问
“我对畜牧兽医事业有很深的感情,2011年退休后,也还是闲不住。”曹生福说,近年来,他成了萧山区乐生兽医研究所的一员,一如既往地开展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但他仍会接到养殖场打来的了解行情、解决困难的咨询电话。“曹生福现在是我们羊场的技术顾问,哪头羊状态不好,哪头羊生病,他一眼就能看出名堂来,作出初步诊断。”庞加忠是杭州庞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他把曹生福请来给他的羊场护航。他告诉记者,他们羊场存栏湖羊8000多头,哪里引种,养殖过程注意事项,疫病如何防治处理,曹生福都会给他们公司出点子。
如今的曹生福,仍在保卫畜禽安全的道路上奋斗着。据统计,曹生福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33个科研(丰收)项目,任高级兽医师以来,主持参加完成16项,项目成果累计推广应用于1200万头生猪、3000万羽禽类,减少经济损失2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