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猪倌”千里之外“瞭望”猪舍

象山探索物联网智能化养猪模式

  “凭借物联网技术,我们已实现远程智能化养猪。”象山石浦金旭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金国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立即跳出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值、二氧化碳、氨气等数据,还能实时看到生猪喂食、下仔等监控画面。“即使身处千里之外,我也能通过手机和物联网连接,随时掌握1400多头生猪的情况。”周金国如是说。
  近两年来,象山探索将物联网技术与畜牧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自动化管控和信息化平台,实现现代化智能养猪模式。
  在金旭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500平方米的智能猪舍内,有72个猪栏,每个栏位的一半是1.2米深的漏粪板。猪舍两边采用手动卷帘,墙面上装有湿帘、风机,猪舍的中央上方有一串香烟盒大小的监控、传感器等物联网装置,实时监测着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等数据,并传送到智能化育肥猪群养系统的信息平台上。“监测的数据中,有任何一项超过我们设定的标准值,系统就会自动采取措施并‘报警’。”周金国说,比如猪舍内的二氧化碳超标,系统将自动启动猪舍里的风机,更换室内空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如果问题没有解决,系统每隔5分钟会发送一次报警短信给管理员。管理员收到后,会亲自来检查猪舍内的传感器是否出现异常。“用数据来实现猪舍环境的自动调节,保持空气清新,从而改变传统养猪场又臭又脏的弊端。”周金国说。
  在猪舍智能化管控的同时,生猪也佩上了“电子身份证”。该合作社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戴有一个“耳钉”。“这是射频识别标签。”周金国介绍,“耳钉”里记录着每头猪的出生、防疫、采食等信息,用便携式扫码器一扫便可全部获悉。有了这些“耳钉”,可对每头猪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数据采集到系统里形成数据库,为科学养猪奠定基础。
  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说,目前象山有4家养殖场采用了这种现代化智能养猪模式。今后要将物联网技术普及至全县生猪养殖场。
沈孙晖 陈光曙 俞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