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湖州探索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

全市已培育认定职业农民2400多名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闵建强是湖州市南浔丰藤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目前,年近 50的他还有一个身份——湖州农民学院学生。“我去年从农民学院毕业,获得了大专学历,现在又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准备建个葡萄观光园。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经营管理知识可不行。”正在攻读本科的闵建强告诉记者。
  如今,湖州市像他这样通过攻读本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不在少数。据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湖州市被农业部确定为整市推进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后,当地建立起“政府主抓+学院主体+产业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培育认定职业农民2480名,还有80多名正在接受培训,到2018年,全市职业农民总数将达到1万名。
  据了解,为加快职业农民培育,湖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湖州农民学院、长兴职教中心、德清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安吉农民学校等19个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在培训中,我们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分类型、分职业方向确定教育内容,不但聘请高校院所专家、产业联盟首席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为他们讲授理论知识和新型实用技术,还选聘种养大户、农产品经营大户介绍创业历程和经验,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这种培育模式让学员受益匪浅。南浔区源升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邱勤林就通过在课堂上学到的电子商务知识,微信销售农产品,仅今年国庆期间就卖出了数百公斤水果。
  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市里根据当地实际,对职业农民采用“直接认定”和“培训认定”。对符合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基本条件的人员,获得大专以上或涉农专业中职学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人员,直接认定为职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但没有相关文凭的,按照一年不少于15天的标准进行培训,合格后认定为职业农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