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今年的晚稻收获季节,持续阴雨天气已给晚稻收割带来了影响,尤其是晚粳稻种,如不能及时收割,还会影响明年的晚稻供种。为此,省种子管理总站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常规晚粳稻种的收购入库工作。
据省有关部门调查,截至11月底,全省晚稻仅收割65%左右,与往年相比,收获进度明显滞后。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常规晚粳繁种稻成熟期普遍推迟1周以上,至今仍有大量晚粳稻繁种田未能及时收割。
省种子管理总站要求各地迅速组织技术人员下基地,摸清情况,指导属地种子企业抢晴收割繁种田,做好种子收购,调剂烘干设备,及时组织烘干种子,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要求,对严重倒伏或穗上发芽10%以上田块的种子,不予收购入库。
鼓励企业多收多调种子。各地种子管理部门要会同属地种子企业对种子收购入库情况进行预判,预计明显缺种的,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争取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明年供种安全;对集中连片种植基地的主导品种,及时除杂保纯,将穗上发芽少、基本符合种子质量要求的,作为后备种子收购;需从外省调入的种子,要提前联系,尽早签订预购合同。
确保贮备种子按计划入库。种子管理部门要对委托贮备种子的企业进行一次再确认,在严格把握种子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贮备种子足量入库。在种子贮藏期间,督促承储单位要强化管理,定期检测,及时掌握质量变化情况,确保贮备种子发芽率不降低、质量不下降。
加强种子供求信息预测和入库种子质量跟踪监测。各地种子管理机构要根据今年晚稻种子收购入库情况和本地常年种子供应量,及时做好明年的种子供求预测和信息发布,指导种子企业,做好余缺调剂。指导种子企业加强在库种子的保存管理,定期进行种子质量跟踪检测。同时要指导做好其他主要作物种子不良天气条件下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明年农业生产用种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不过,今年我省的杂交稻种子已提前收获入库,且品质优,数量足。今年我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4.7万亩,主要品种有“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甬优12”、“甬优15”、“甬优9号”、“甬优538”、“甬优1540”和“春优84”等。虽然今年我省杂交水稻制种期间遭遇3次台风影响,但由于管理措施得当,加上后期天气较好,制种产量未受明显影响,种子质量普遍较好。据初步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平均单产约110公斤/亩,总产量可达510万公斤左右,除满足本省生产用种需求外(预计2016年杂交水稻播种面积530万亩、需种量330万公斤)外,约有将近200万公斤的种子可销往广西、贵州、福建、江西、湖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