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60周年。
60年来,平湖把“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作为核心价值,进一步深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并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市、镇两级农合联全覆盖,不断赋予“新仓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生产合作: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不用自己播种插秧,不用自己防治病虫害,水稻种植全程有专业队伍提供农业服务,到了秋收时节产量还能进一步提升……平湖市曹桥街道愚桥村九组村民陶良中对这样的农业服务模式非常满意。
陶良中家有7亩良田,往年夏种时他异常忙碌和疲惫,而今年他不仅不用为夏种操心,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打零工。“今年7亩田的水稻播种都交给了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组建的专业服务队来帮我完成。”陶良中欣喜地说,1亩田只要交100元,就会有专业人员帮他完成翻耕、育秧、插秧。“以前,各种成本加起来,1亩田也要140元左右。”陶良中说。
除了参加由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水稻种植服务外,陶良中还报名参加了统防统治服务。只要每亩再交160元,合作社的专业服务队同样会替他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而他自己只要做好除草等基本的田间管理就可以了。
在曹桥街道,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特色化的社会化服务模式、规模化的育秧能力、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队伍,吸引了70%以上的农户自愿接受由其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曹桥供销专业合作社作为曹桥街道农合联的主要成员之一,为农民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曹桥街道农合联致力于改革创新、深化为农服务的有力实践。“农合联就是一个‘中介体’,我们通过农合联将一些惠农政策传递给农民,同时,通过农合联收集和分析农民的诉求,并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平湖市供销社主任周国权说,农合联还致力于使农民普遍、平等地享受农技服务,将以前服务于大户、龙头企业为主向服务于每家每户转变,农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使农民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致富”。
作为全省范围内建立的第一家农合联,平湖市农合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深化农合联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除了曹桥街道农合联外,去年,平湖市重点推动了林埭、新埭两个镇级农合联的实体化运作,今年6月初,还在新仓镇成立了新仓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进一步探索实践农合联的服务模式。
供销合作:打造农产品流通平台
“平时每天都要送去五六百斤青菜,最多的时候甚至有1000多斤……”平湖市广陈镇民主村蔬菜种植户周早生现在已不再为自己种植的13亩青菜销路发愁了。自从今年3月和平湖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签订农副产品供销合作协议后,他种植的青菜大部分都由公司帮助销售。“以前青菜都是送去市场上零卖,不仅需求不稳定,而且销售量比较小,有时还会出现过剩的情况。”周早生说,现在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后,心里就有底了,不用担心辛苦种植的青菜卖不出去。“和农户的种植、养殖基地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是一种‘双赢’,一方面能解决我们的‘买难’问题,可以保证我们配送的农副产品安全健康;另一方面,能解决农户的‘卖难’问题,搭建平台,帮他们拓宽销售渠道。”平湖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玲玲说,为了保证农副产品优质安全,他们特意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室,经检测达到规定标准的农副产品,才会配送到客户手中。目前,全市已有20个合作社、生产基地、种养大户与他们签订了农副产品供销合作协议,公司与全市34个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立了配送关系。“通过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不仅可以开展订单农业,帮助农户解决销路问题,增加农民收益,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可追溯的质量监督体系,保证市民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平湖市供销社负责人说。
近年来,平湖市供销社突出“一体化”的供销合作。线下,以市农批市场、丰达农资连锁公司和生活资料供销配送服务中心为龙头,开展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批发、配送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等服务,下设农资经销网点204个、农村放心示范店358家,配送率达85%以上。线上,依托网上供销社、淘宝网、1号店等平台,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2014年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信用合作:让农民不再为资金发愁
每年的生产贷款,是让平湖市新仓镇芦湾村种植大户金忠林头疼的事,因为他种植的10万平方尺蘑菇和100亩芦笋需要大量生产性投入。但今年他不用为此伤脑筋了。原来,他通过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的担保,在平湖农村合作银行新仓支行成功贷到20万元农业生产资金。
“没想到这么快就办下来了,而且利率还低了20%。”金忠林说。与金忠林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平湖市新仓镇秦沙村的马建,他有5万平方尺的蘑菇种植基地和10亩水产养殖基地。“以前资金周转难、生产投入又急需的时候,只能靠赊账或者去银行贷款,一赊账生产成本就增加,去银行贷款的话除了要找担保人,还有手续复杂、贷款额度低的问题,让人头疼。”马建说,9月底,他通过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的担保,成功贷到农业生产资金19万元,不仅生产投入的困境解决了,而且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也有望了。
金忠林和马建筹资难的问题能顺利解决,源于平湖市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的帮助。据了解,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成立于今年7月,是一家经民政部门登记并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农村新型金融自我服务组织,以新仓镇农合联为依托,由新仓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新仓果蔬专业合作社和新仓仓秦水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发起,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镇级农合联会员入会,现有会员125个。“我们主要是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制约问题,为他们创业致富提供一个坚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理事长马伟冬说,同时,为防范信贷风险,他们还实行“运作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的封闭式管理,进一步保障会员的权益。截至目前,平湖农村合作银行新仓支行已通过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发放贷款14笔,总额225万元。
不只是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拓宽了涉农金融服务渠道,平湖市早在2011年就对信用合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2011年4月,由平湖市供销社(农合联)牵头,平湖市新当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和新中大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联合发起组建了嘉兴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当湖农村资金互助社。截至目前,该互助社已累计放贷745笔,发放贷款1.16亿元。
“我们将在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试点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镇(街道)资金互助会建设,3年内计划建立资金互助会10家,资金互助联合会1家,最大限度解决社员生产资金需求和生产应急的需求。”平湖市供销社负责人说。
除此以外,平湖市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信用合作,引导各类金融组织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相继推出“金土地”、“农易贷”等一系列服务“三农”的小微金融贷款业务,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涉农信贷余额达到115.25亿元。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