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钱万强:“两山”理念就是我的致富宝典

  •   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桐庐万强农庄业主钱万强内心有一种深刻的认同,因为他正是“两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通过18年的努力,他不仅在猪粪中淘出了“金元宝”,把千亩荒山变成了“花果园”,而且通过一产三产联动,把“花果园”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就想试一把生态循环”
      到过万强农庄的人,都会对正对大门墙上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鲜红的大字印象深刻。那原本是一句带有历史印记的口号,可钱万强的农业生态循环之路,正是从这儿开始的。
      1958年出生于杭州的钱万强,上世纪70年代曾在分水插队落户4年。1997年的一天,已在杭州城里当老板的钱万强约了几个老知青,一起回到曾插队落户过的分水龙潭村旧地重游,看望老房东……钱万强惊讶地发现:十多年过去了,村子没有什么大改变,山还是那样的山,水还是那样的水,路还是那样高低不平。
      这次“怀旧之行”,让钱万强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点什么。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商议,他们决定承包荒山搞生态农业。“山上种果木,山下养猪,种养结合,猪粪肥田”是他们当初最朴实的生态循环理念。钱万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搞生态农业,自己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就这样,40岁的钱万强“二次插队”到桐庐。
      那是1998年,他把老婆孩子“扔”在城里,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山里。他承包了1200亩土地从事农业开发,请来专家为他做规划,在山上建起了果园和猪场。他从浙江大学弄来优质梨树苗,从外地引来“外三元”优质种猪,还建了一个苗圃。他原先想得很乐观:投入50万元,3年后就可以见到效益了,而果园、猪场、苗圃三个项目中,其中只要有一个搞成功,就可以带动农民一起致富了。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豪情万丈的钱万强,刚吹响创业的号角,就被“技术壁垒”撞得头昏眼花:由于不懂养殖、种植技术,他种的苗木“稀里哗拉”地死了70%;他养的小猪也接二连三地“呜呼哀哉”。他在荒山上苦干三年,可筹集起来的50万元钱很快像打水漂一样地没了,再投资,又没了,钱投了100多万元,可当初预想中的开发农业的“效益”却了无踪影,而且还得一个劲地往山上“砸钱”……这一来,几个合伙人顶不住了,开始撤资走人,然而为了心中那个“生态农业梦”,钱万强“豁”出去了!
      为了筹资,他把杭城的房子和出租车公司及出租车全作了抵押;为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他到浙江大学去请教农业专家。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他曾找过28位畜牧、农学、园艺、规划设计专家“拜师学艺”。像战士攻山头似的,他一点点地积蓄起了技术力量,把自己从原先的“半瓶子水”,变成了种植、养殖方面的专家。
      随着钱万强技术实力的不断增强,农庄出现了好势头:山上的果木越来越茂盛,养猪场的猪也养得只只又大又肥,万强农庄也被杭州市政府授予“十佳养殖大户”。
    让猪粪尿成为发展“核动力”
      万强农庄终于赢得了生存和发展,可新的难题随之出现:农庄养的猪越来越多,猪粪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大。钱万强明白,这个问题不解决,事业将不可避免地走上“断头路”。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这让钱万强找到了努力方向。2004年开始,他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坏”的理念,开始致力于开发立体循环农业。
      立体循环农业关键一“环”在哪里?钱万强把目光对准了农庄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的猪粪。他引进机械设备,将每天产出的猪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对猪粪进行微生物接种发酵,使之成为有机肥用于果园;尿液污水,通过三级沉淀后用电泵抽至山上的八个贮存池,然后经铺设的地下管道喷施于果园。
      一着走对,满盘皆活。
      如此一来,农庄完全实现了“封闭式循环”,实现了粪尿等污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猪粪尿发酵处理后,臭味不见了,成了果树、牧草的优质肥料。据测算,通过生物技术处理的猪粪尿,为500余亩果树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每年仅此一项可减省化肥50吨左右,折合人民币20多万元;有机肥的使用还有效改良了土壤板结,提高了土壤肥力,增进植物成活率,苗木、果树根系发达,长势旺盛,六年生果树平均亩产增加230公斤,而且水果甜度增加,糖度平均增加0.8至1.5度,口感更鲜美。由于果品质量安全有保证,农庄产的水果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比其他产地的果品每公斤高出1元左右。当地夏季干旱严重,但农庄由于使用的是有机肥,抗旱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减少旱灾损失达25%至30%。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青饲料的生长,钱万强还在果园套种紫番薯、萝卜等“以短养长”,为生猪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青饲料。
      万强农庄创造的这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养猪场的污染问题,同时还带来了比单纯养猪更高的经济效益,走上了生态环保、立体循环、良性发展、滚动发展的新路子。
      2005年,杭州市评选“都市农村示范园区”,钱万强的农场一举中选,在此基础上,农庄又被评为杭州市“十佳农业示范园区”。
    农庄变身休闲观光胜地
      猪屎尿中淘出了“金元宝”!万强农庄“大树上挂喇叭”——名声在外,参观者纷至沓来。农庄发展也上了快车道。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养猪场扩大了,可生猪市场价总是忽上忽下;果园丰收了,却频频遭遇“卖难”。时不时遭遇丰产不丰收,让钱万强非常头痛。市场的“入口”在哪儿?钱万强苦苦思索。
      有一天,他与当地人闲聊时,偶尔听说毕浦要建水电站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钱万强眼前一亮:如果下游的毕浦兴建水电站,那么农庄山下将形成一个“人工湖”,到那时万强农庄不仅有美丽的果园,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水景”,这不就成了城里人最向往的休闲胜地了吗?
      这一“发现”让钱万强兴奋无比,他一眼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延长产业链,把游客引进农庄。自己把生态农业“底子”打好了,就要搞休闲观光农业。
      2007年,钱万强开始“牵手三产”,致力于农庄的转型升级。2009年5月,集餐饮、休闲、度假、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万强农庄“农家乐”开门迎客。他在山上建起了现代风格的小木屋,四方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果园“采摘乐”,还可以停下脚步过一过“山居的日子”,白天领略山庄的山泉美景,晚间欣赏山上的疏枝淡月……
      钱万强打响了“旅游牌”!
      万强农庄从此进入“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为一产服务”的经营格局。“生态、绿色、有机”成了农庄最具吸引力的亮点。满山的桃、梨、杨梅、猕猴桃、樱桃、草莓次第成熟,使游客在各个季节都可以体会到采摘水果的自然野趣。钱万强还不断推出新项目,如四月份,农庄架起茶锅翻炒茶叶,让城里的游客能够观看到茶叶的生产流程;与学校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来农庄猪舍参观;把游客分成两个“生产队”,在马铃薯地里举行“拔草比赛”……
      背山面湖的万强农庄,就这样“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这里享受田园生活。
      “牵手三产”后,万强农庄不但有门票收入,而且果园的水果不够卖,价格也卖得比以前好。近些年,万强农庄每年游客有5万多人次,每年前来参观者有100多批次。
      2011年,万强农庄被评为浙江省旅游特色点;2012年被评为杭州市民体验点年度最具品质体验点;2013年被评为杭州市政府市级会议定点单位,同时获评杭州市唯一一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钱万强又有了创业创新的新目标:随着分水片“美丽村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万强农庄新一轮发展规划又启动了:2015年《万强农庄休闲度假区十年规划》已经获得省级有关部门批准,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相信不远的将来,万强农庄的“生态循环”牌,将再次打出“升级版”,万强农庄也将变得更美!方赛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