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编者按:农博会是一个舞台,也是一个窗口。尽管今年的浙江农博会已经谢幕,但留给人们的启迪和思考还在继续。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从农博会看浙江农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试图从农博会上透出的新气息,揭示浙江农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在2015浙江农博会上,展销绿色农产品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农产品早早脱销;有的展团整体打出了生态牌,26县集体唱响“绿色之歌”……这是绿色、生态元素展现得最多、最足的一次农博会。它的背后,折射出浙江农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高举“生态立农”大旗,执着追求绿色发展的深刻变化。
生态理念引领绿色发展
“我们的猕猴桃是无公害的,你放心吃!”在新农都展馆江山市展区,神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林庆祝这样向参观者介绍着合作社种植的红心猕猴桃。老林是江山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农户之一,这次他带来了750多公斤红心猕猴桃。这些猕猴桃个头比较小,长得也不匀称,有的还有斑点。“别看长得这样,但是生态种植的。”老林在推介自己的产品时,突出了生态优势,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大家尝了尝样品,就一箱两箱地下单了,2.5公斤一箱,每箱40元,老林带来的猕猴桃很快销完。“无公害”、“绿色”、“有机”,这些词既是农博会上招揽顾客最有力的推介语,也是农博会持续火爆的内核。“合作社有统一的防虫打药标准,农业部门也管得很严。”林庆祝告诉记者,种了多年猕猴桃,合作社的伙伴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最重要,生产上也越来越讲究生态了。
去年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作出建设“两美”浙江的决定后,省农业厅及时提出了“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和“产管并举促提质、安全放心美生活”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生态立农、生态兴农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千方百计推动生产投入清洁化、精准化,生产过程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循环化,产品优质化、品牌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有效统一了全省上下的思想,并推动广大农业经营主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也使得浙江农博会上的绿色气息、生态气息越来越浓。
市场导向拉动绿色发展
经过连续几年浙江农博会的展示推介,杭州市民对甜橘柚已不陌生。甜橘柚对种植环境要求比较高,虽然售价相对高些,但在这次农博会上,来自生态之乡庆元的甜橘柚是叫好又叫座。
庆元县志东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伟林告诉记者,光设在新农都的展位,甜橘柚前三天的销量就超过200箱,5公斤装一箱,个头较小的每箱70元,个头大点的每箱90元,萧山一家大型超市一次就下单1000箱。“好的东西得到市场的认可,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曹伟林说。
在新农都展区,家住钱江四桥附近的刘大伯夫妇一脸喜气,他们手拉的一个购物车已“淘”满了优质农产品。刘大伯告诉记者,这几天他和老伴一直在农博会上转,买了不少东西,他们特别青睐来自衢州、丽水等地的农产品,“这些地方生态环境好,农产品质量好,即使贵点也值得,健康最重要么!”
刘大伯的话道出了消费者的心声,也让反应灵敏的农业人迅速捕捉到了“安全”和“美味”的市场导向、消费导向,更坚定了他们发展绿色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曹伟林说,他们的产品目标定位是消费层次比较高的人群,但今年农博会的热销程度出乎他的意料。
消费是拉动生产的重要力量,深受市场影响的浙江农民,走在市场前列的意识十分强烈。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优质优价市场体系的逐渐形成,必将成为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的强劲推动力。
转型升级主攻绿色发展
2015浙江农博会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 绿色安全”这一主题,集中体现了浙江农业主攻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展会上,各地纷纷打出绿色牌,尤其是丽水市倾力打造的“丽水山耕”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声名日响,成为当地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也成了这次农博会上的“抢手货”。
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从田头到餐桌,包含生产、加工、推广、销售等众多环节,涉及品种、品质、品牌等诸多要素。历经多年发展,我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方向日益清晰。
近年来,得益于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的高度关注,我省优质农产品发展迅速。截至去年底,全省有效期内的“三品”总数708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071个,绿色食品1311个;全省累计产地认定面积1560.87万亩,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42.8%,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410.78万亩,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37.57万亩。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我省的优质农产品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随着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生产、绿色发展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生产主体所接受,各种生态化、绿色化的种植、养殖技术被广泛采用,涌现出了一大批适应产业特点、充满地域特色的生态化、绿色化种养模式和产品。可以说,浙江农业正朝着绿色农业强省的建设目标昂首迈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随着这些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浙江农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一定能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势不可挡,浙江的绿色农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人共享浙江农业绿色发展的美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