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专版

烤薯、荞麦等原生态粗粮食品成了香饽饽

遂昌五谷杂粮占据“半壁江山”

  •   时过立冬,遂昌县金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番薯,准备用来加工烤薯产品。前两年,公司开发出“烤紫薯”和“好川牌红薯条”,成为网上网下十分畅销的健康粗粮产品。去年11月红薯条的销量在淘宝网纯自然品牌中位列第五,公司负责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由于市场走俏,当地的番薯收购价也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每吨900元提高到了今年的1500元,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遂昌是个山区县,水田少山地多,山地面积占全县的88.83%,粮食生产一直坚持“水稻旱粮共挑大梁”。近年来,人们更注重健康饮食,原生态的五谷杂粮成为市场的香饽饽。遂昌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开垦耕地,创新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山稻、荞麦、番薯等旱粮生产,推进旱粮产业发展,遂昌烤薯、高山荞麦等一批原生态旱粮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今年,全县旱粮种植面积达10.46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51.82%,其中建立100亩以上旱粮基地14个。昔日作为粮食配角的旱粮如今占据了“半壁江山”。
      扶持政策加码旱粮产业。在抓好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同时,遂昌县结合当地实际,强化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旱粮生产。为鼓励农民发展旱粮生产,遂昌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该县规定,对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种植旱粮作物的,直接补贴给粮食生产者每亩1500元,其中第1年400元、第2-4年每年300元、第5年200元。同时,鼓励种粮大户、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旱粮生产,对流转耕地50亩以上、签订合同5年以上的,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冬季季节性流转种植蚕豌豆等旱粮1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给予50元补助。在政策强有力驱动下,今年遂昌县的旱粮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6760亩,增幅达6.9%。
      因地制宜建设示范基地。遂昌县山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良好,特别适合发展旱粮生产。番薯和荞麦成为全县的主要旱粮作物,烤薯已发展成为一大特色品牌产业,旱粮生产已被确立为全县的生态精品现代产业。为加快发展旱粮生产,该县大力推进旱粮基地建设,去年已建立100亩以上旱粮基地8个,总面积1210亩。如遂昌远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湖山乡三归村建立五谷杂粮电子商务精品园,面积285亩,种植传统的山稻谷150亩、赤豆55亩、黑豆30亩、绿豆50亩;金竹镇金竹村建立了300亩山稻基地,湖山乡三归村建立了500亩大豆、山稻基地;黄沙腰大洞源建立了200亩番薯基地。
      近年来,遂昌县的旱粮基地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互联网+”农业蓬勃发展,旱粮基地加强与遂昌县网店协会合作,开发建立了五谷杂粮电子商务精品园。二是旱粮作物休闲观光农业悄然兴起,黄沙腰镇大洞源村建立原生态精品甘薯基地,占地面积200亩;该甘薯基地集育供苗、栽培、休闲采挖观光为一体,力争打造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示范村。三是高效的旱粮套种模式不断创新,该县先后摸索出了“山稻谷-山油茶”、“大豆-果园”、“甘薯-药材”、“山稻谷-西瓜”、“杂交水稻制种-荞麦”等多种套种模式,其中“山稻谷-山油茶”、“大豆-果园”等林下套种面积达1.9万亩,“山稻谷-山油茶”套种面积达2620亩,“杂交水稻制种-荞麦”达720亩。
      科学融合山区景观农业。针对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遂昌县将旱粮生产与景观农业相结合,融合一三产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双利双赢”,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该县的水稻制种面积较大,为充分利用制种区域田块发展旱粮生产,该县探索出了“杂交水稻制种-荞麦-油菜”种植新模式,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种植效益。同时,根据农事季节,打造出“春有油菜花海、夏有金黄水稻万顷、秋有荞麦花满目、冬有草垛雪景”的四季田野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特别是秋天的荞麦花,深受城里居民欢迎,荞麦花开季节,每逢双休日,田野上驻足观赏、拍照留影者络绎不绝,成为田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批游客的到来又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助力五谷杂粮。针对旱粮种类繁多的特点,遂昌县不断开发深加工产品,推进旱粮产业化发展。烤薯是遂昌的传统产品,在进一步提升烤薯产业的同时,又开发出烤紫薯、农家薯条、高山大豆、荞麦粉等旱粮新产品。目前,又在开发荞麦酒、荞麦面、高山豆制品等产品。同时,该县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快捷方便、成本低的营销优势,加强与网店协会的合作,创建旱粮电子商务精品园,在淘宝遂昌馆上推出各类旱粮产品,而且适时将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网络直播,增加了消费者的信任,受到了广大网民消费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大特色旱粮基地
    1
    湖山乡山稻谷基地
      遂昌县湖山乡从2008年起开发山区土地,至2015年7月已开发耕地2867亩。为有效利用新开发的土地,增加农民收入,该乡鼓励农民种植“山稻谷”。由于山稻谷耐旱、耐瘠,病虫害少,米质好,效益高,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去年,全乡种植山稻谷850亩,今年增加到1320亩。据介绍,山稻谷平均亩产185公斤,市场平均每公斤售价20元,扣除成本,平均每亩纯收益可达2800多元。目前,湖山乡准备把山稻谷当作一个特色产业来发展。
    2
    三仁乡荞麦基地
      三仁乡是遂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为发展旱粮生产,该乡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制种-荞麦-油菜”轮作模式,鼓励农民利用稻种收获后的田地空闲时节种植荞麦,增加收入。去年,全乡种植荞麦456亩,平均亩产102公斤,总产量4.6万公斤。荞麦全部由剑光酒业公司收购,每公斤售价8元。据测算,荞麦亩均产值达816元。由于荞麦生育期短,只有65-70天,生产成本低,农民种植效益较高。今年,全乡荞麦种植面积扩大到840亩。此外,荞麦开花季节,成片洁白美丽的荞麦花,成为金秋田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沿线农家乐的兴起,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遂昌金色食品有限公司
      创办于1998年的遂昌县金色食品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致力于红薯传统手工作坊产品的工厂化生产和新产品的研发,率先实现遂昌烤薯及农家薯条的工厂化生产。公司先后在黄沙腰、金竹、湖山等地建立番薯示范基地,无偿提供种薯、育苗设施和肥料给农民,并实行保护价托底收购。由于产品畅销市场,近年来番薯的收购价格逐年提高,从2007年的每吨900元提高到了今年的1500元。从2011年开始,公司主要产品由烤薯转向薯条。“好川”牌红薯条是近年来网上网下都热销的健康粗粮,销量从2011年的每天500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000公斤。公司计划3年内,日产红薯条达到1.25万公斤左右。红薯条已成为遂昌网商的主打产品,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家庭薯条加工业的发展。通过薯条加工,农户种植番薯的效益从每亩2000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