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11月2日下午,在海拔578米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棠岙村农民江东校的果园里,20多位农民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听着奉化市粮油领域首席专家刘开贤讲解山核桃园套种山稻的技术。
今年初,江东校种了3500株山核桃。5月份,他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山核桃园里套种了130余亩山稻。“首次试种山稻,虽然受台风‘杜鹃’影响,山稻出现了倒伏现象,但亩产仍有250公斤,这可是额外增加的收入!”江东校开心地说,“明年准备继续套种,争取提高产量。”刘开贤说:“奉化市还有不少新造的高山耕地,种山稻有利于新造耕地生态复绿,防止水土流失。这一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坐在田间的小板凳上,“老师”为“学生”面对面授课,将农技培训课与生产现场会融于一体,这就是奉化市今年创建的小板凳田间学校。小板凳田间学校的创建,走出了一条农技推广的新路子。
教室搬田头
以往的农技培训大都是把农户叫到城里,集中在大教室里授课,培训结束后,再不定期地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奉化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的培训模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少农民反映,没有现场感,掌握不了技术要领,可操作性差,等农技人员下乡指导时,又错过了农事季节。农技推广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初,奉化市农林局提出建立小板凳田间学校这一创新方式。小板凳田间学校以农民为中心,在田间地头开设课堂,现场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对农民在生产中碰到的问题,现场“把脉”,当场解决。
2月,奉化市农林部门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制定了小板凳田间学校的开课计划,如三四月份春备耕期间的科技下乡、五六月份的“茭白-水稻沼液肥全程生态轮作栽培模式”、七八月份的“夏季蔬菜安全生产技术”……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相关内容,则被列入全年性的开课计划。此外,他们还根据农事需要,随时调整培训内容。
接地气的培训方式,自然受到了农民的欢迎,田间学校也成了奉化农村一道亮丽风景。在稻田边、蔬菜地、果园里、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经营场所……时常可见一群农民像“学生”似地坐在小板凳上,倾听“老师”授课,观摩操作,农民提出的问题,“老师”会当场解决。据统计,自开课至今,小板凳田间学校已开设了38堂田间现场培训课,内容涉及粮油蔬果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三沼”综合利用,农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灾后农业生产自救,畜禽防疫,果树修剪等,听课农民达2125人次,有力促进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等工作。
农民尝甜头
“这样的培训太有针对性了”;“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现场示范给我看一遍。”……上过小板凳田间学校培训课的农户对此赞不绝口。
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肆虐后,奉化市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在农户开展生产自救的关键时期,小板凳田间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水稻、林特、畜牧等行业的首席专家、农技人员赶到田间、果园和鸭场,为农户开设生产自救培训课,传授相关技术经验,帮助灾民减少损失。“早稻、单季稻、晚稻秧田等要采取不同的排水措施,及时清除田间污物,冲洗叶片泥浆,增施肥料,并注意防治病虫害……”在奉化市江口街道三迸桥村的稻田边,15位种粮大户听完刘开贤讲授的水稻灾后技术措施课后,及时投入生产自救,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受“灿鸿”影响,奉化5万亩水稻受淹,其中,3.5万亩没顶受淹。水稻生产自救“药方”开出后,受灾农户按“方”自救,挽回不少损失。奉化谷堡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竺海龙告诉记者:“通过自救,今年机插早稻的平均亩产仍达450公斤左右,与往年差不了多少。”
在裘村镇裘三村桃园里,水蜜桃首席专家吴大军和20余位桃农围在一起,吴大军将灾后桃树的树冠修剪、施肥及除虫等多项技术要领一一传授给桃农,并现场操刀演示,使桃农受益匪浅。水蜜桃种植户裘亚达说:“台风对桃树的摧残很严重,科学的修剪、管理,有利于明年增加产量。”
建起微信群
小板凳田间学校的创建,是奉化市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之举。奉化市农林局局长朱海高告诉记者:“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创建小板凳田间学校不但能加速农业技术的推广,而且能满足农户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加快现代职业农民的培育。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户主动到小板凳田间学校来学习,共享现代农业技术先进成果。”
如今,奉化市农林局已将小板凳田间学校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创新专题中,整合农民培训项目资金,保障田间学校的运行。同时,制定考核制度,加强管理,增强小板凳学校的师资力量,以提高培训质量。奉化市农林局已将系统内13名首席农技专家、28位高级农艺(工程)师和30余位农民土专家组成师资团队。每期培训结束后,农林部门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开展绩效评估,建立培训档案,由农民学员对培训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作为年终对学校进行考核的依据。
小板凳田间学校还与奉化电视台签订协议,每个月通过《乡间小路》栏目摄制播出两期《小板凳田间学校——开课啦》,让更多农户通过这一栏目学到农业技术。田间学校还建立了由全市种养大户和师资团队组成的“小板凳课堂”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在微信群内,农户和专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消化田间课堂上所学的农技知识,破解疑难问题。农户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各抒己见。通过互动交流,让小板凳田间学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1月2日,奉化市粮油领域首席专家刘开贤现场为农民讲解山稻种植技术。丁峙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