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是国家级生态县,大气污染少,气候适宜,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经省发改委、农业厅、财政厅、环保厅审核评定,仙居县被列入全省首批18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点之一。近年来,仙居按照生态文明和“两美”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实施清洁化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减量、清洁、循环”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农业新路子,引领了绿色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仙居已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2家,实施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20个,并成功入选台州市首个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0.82亿元,农业增加值13.5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98元,增长11.4%,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9.8%。
近年来,仙居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和美乡村、秀美田园建设为抓手,制定《仙居县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疏治结合,改善环境
“疏”就是将村庄畜禽散养户疏导到村畜牧生态养殖小区集中养殖。该县先后制定《仙居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村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计划建设300个村生态养殖小区,并按照“三同步”要求实施,实现生态养殖小区污染零排放。目前,已拆除栏舍1万多户,建成生态养殖小区140个、193幢,109个生态养殖小区正在组织实施中。“治”就是对畜禽养殖场统一进行关停、治理和达标验收。先后制定《仙居县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及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仙居县2015年畜禽养殖场治理以奖代补方案》等,对列入治理对象的107家养殖场进行治理。全县已关停养殖场193家,治理达标86家,落实配套生态消纳地5万多亩。出台沼液调运扶持政策,每吨补助运费25元,农场建储肥池每立方米补助300元,沼液利用率达到95%。
肥药双减,节本增效
化肥减量方面,主要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有机肥、冬种绿肥、水肥一体技术应用、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每年财政扶持资金达80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平均可节约纯氮4-5千克,降低成本约20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万亩,与传统技术相比,可节水30%-40%,节肥30%-45%;推广绿肥种植,每年种植绿肥8.5万亩,其中油菜6万亩、紫云英2.5万亩,每亩节省化肥(纯量)4.6千克。全县化肥减量技术总推广面积58万亩次,推广率达到98%,减少使用化肥2500多吨,2015年相对于上一年减少使用化肥410吨。
农药减量方面,主要采取统防统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措施实现减量增效。全县发展频振式杀虫灯面积5万亩,太阳能杀虫灯2万亩,黄板使用面积10万亩,防虫网使用面积0.5万亩。绿色防控总面积达17.5万亩;全县在水稻、杨梅等产业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19万亩;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20万亩次,实现年减少农药(纯量)使用23.9吨。同时,《仙居县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已全面实施,建立乡镇(街道)废弃农资包装物集中回收点20个,落实秀美田园保洁员22名,农药袋等农资废弃物不再在田间“流浪”。
创新模式,种养共生
积极创新农作制度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该县年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农作制度创新研究,总结粮经结合型、种养结合型、生态复合型、资源循环利用型等21个模式,示范面积达1777亩,年均亩纯收入4496元,比原模式亩增2766元,共增纯收入491.38万元。园地养鸡100万羽,面积5万,成为仙居鸡养殖主要模式。稻田生态养鱼面积达3800多亩,荷花田养鱼300多亩,有效减少稻田化肥和农药投入,亩节省成本80多元。
强化执法,安全放心
开展“绿剑”春季、“绿剑”1号和2号集中执法行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专项整治月活动等。2015年,当地农业执法部门已检查农药店、养殖场等涉农企业120家,出动执法人员548人次。对“三品一标”使用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并签订“三品一标”生产主体保证质量和规范使用标志承诺书,确保100%落实内检员制度。建立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农民采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生产绿色农产品,才能进入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销售。市场建立追溯体系,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产品效益。据统计,进入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主体产品价格总体比普通市场高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