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否可以“鱼和熊掌兼得”?在浙江的长兴县,这个问题正得到很好的诠释。
作为农业生产大县,长兴县的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葡萄、芦笋等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在省内外占据了很大的市场。随着浙江“五水共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深入推进,长兴县正集中精力做好“生态立农”这篇大文章,加紧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
抓生态有的放矢
夏建峰,长兴县农业局副局长,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局生态办主任,这是长兴县农业局今年年初新设立的一个机构,主要就是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各项日常牵头工作。
“我们在四月初就下发了文件,以长兴县农业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为主体,成立了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五水共治’、‘河长制’、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生态县创建、饮用水水源保护等7个专项组和1个农业生态办公室。”夏建峰说,各专项组都明确一名局党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确保责任到位,像自己所在的生态办,就从局里抽调3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
生态办的人数虽不多,但包括夏建峰在内的四个人需要处理的工作却不少。长兴县按照湖州市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的任务目标,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任务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怎么样算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了发展?县里对此有很清晰的目标。”夏建峰拿出了一份名为《长兴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的材料介绍说,“到2017年,全县完成2万亩农业园区标准型微灌工程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氮肥使用量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废弃农膜等回收处理率达到95%,与湖州市同步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的目标。”
据悉,长兴县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兴农美田园”为主题,以“1332”工程为载体,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安全”为主线,构建了“六大体系”,实施“八大行动”。“所谓的‘六大体系’,就是指产业布局空间体系、农业污染整治体系、农业清洁生产应用体系、农业废弃物循环体系、农业生态文化融合体系、循环发展机制创新体系。‘八大行动’则是全覆盖行动、畜禽健康养殖行动、水产养殖升级行动、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清洁田园推进行动、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夏建峰说。
抓循环环环相扣
一提起养猪,人们可能会联想起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的脏乱场面。而长兴县南部小镇的一家养猪场却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这种固有印象:这里的猪“待遇”非常高,它们住着标准化猪舍,自动喂料饮水,热的时候还有空调。
江有意是这家名为“长兴肥猪阁家庭农场”的经营者。他说,“肥猪阁”是搬迁新建的养猪场,老场以前的养殖分散于5户农户,在规范管理及粪污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周边农户也有意见,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老江决定搬迁新建。如今,“肥猪阁”已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猪舍8000多平方米,现存栏生猪2200多头。
为什么老江的家庭农场能够做得这么好?江有意不无得意地说,这还得归功于一套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我们一方面抓生产,另一方面也不放松转型升级,建起了干粪棚、集污池、沼气池、氧化曝气池、田间储液池,还配备了沼液运输车。”江有意说。
据江有意介绍,经过改造,场区产生的干
粪先至集污池,再通过干湿分离
机脱水,产生的干粪
出售给企业生产商品有机肥,污水集中收集后经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作本场生产、生活燃料,沼液经田间沼液贮存池用于芦笋基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消纳。
像“肥猪阁”这样的示范主体,在长兴被视作一个“小循环”,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小循环,目前已经有109个。“我们按照‘乡镇都有示范主体、村社都有示范点’的工作思路,依据种养结合、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类型,筛选产业基础好、生态循环模式优、示范性强的主体开展培育。”夏建峰说,目前,长兴已基本完成90示范点、19个示范主体培育,计划到2017年底,全县培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要达到260个,示范主体要达到38个。
值得一提的是,小循环还只是一个开始。长兴县还在每个现代农业综合区配套了一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在全县创建资源集约节约、生产清洁可控、废物循环利用的3个示范区。通过小循环带动中循环,最终实现深度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农业生态产业,构筑起县域联动的大循环体系。目前“秸秆-羊-肥”、“猪-沼-稻”、稻菜轮作、稻蟹共生等生态循环模式已在当地的示范区内得到集成示范。
抓融合有声有色
近年来,长兴县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今年全县夏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而长兴也作为唯一的县级典型被推荐参加了全国秸秆禁烧利用座谈会。
生态循环的推进让全县农业效益也在逐步提升。上半年长兴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1%;实现增加值14.4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604元,同比增10%。
“我们农业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融合发展。”长兴县农业局局长吴厚明说。
为了走好这条融合发展之路,今年长兴县安排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6500万元,并出台了《关于2015年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将循环农业发展、节水灌溉、湖羊产业扶持、农业标准生产、农业科技创新等纳入补助范围。
除了政策引导外,长兴县农业局还狠抓业务监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主要是抓好对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污染治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工作的日常管理。”夏建峰说,就在今年,全县就已关停畜禽养殖场40家,关停屠宰场7家。
与此同时,长兴县还努力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的管理。该县目前实行“乡镇收集、中心处理”的病死动物收集处理长效运行机制,落实两辆专用车分片负责收集,绝不让一头病死动物流入市场。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已累计收集病死动物50.1吨,既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对食品安全起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