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东海岸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位于宁海县东部,建设区域主要位于长街镇,包含胡陈乡、力洋镇、茶院乡一部分,相对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土地总面积15万亩。目前示范区内已形成大棚西瓜、订单蔬菜、优质米、无公害柑橘、优质畜禽、海水内循环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以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企业联动、产业衔接的资源相互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网络体系。示范区以现代生态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探索创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着力推进宁海农业转型升级。
打造“三级模式”
三级循环模式即以企业为重点构建“点”上小循环、以产业为单元建立“线”上中循环、以示范区为区域构建“面”上大循环。
以点带线,构建以企业为重点的内部小循环。企业、农户点上的小循环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基础环节,通过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建立了“畜—沼—果”、“畜—沼—粮”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
以线促片,构建以互利为纽带的产业中循环。不同产业间的中循环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实施“农作物秸秆—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畜牧养殖—粪(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瓜果菜”等多种立体化种养模式。
连片成面,构建以核心区为载体的区域大循环。示范区内大循环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提升环节,示范区内循环农业整体联动,农业产业逐渐向粮食、无公害蔬菜、瓜果发展。
夯实“三大基础”
通过土地流转、主体培育、服务平台打造等基础性工作,为示范区内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抓好土地流转这一核心基础。示范区内土地流转率已达90%以上,优势产业基地85%以上都通过土地流转得以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建有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186家,家庭农场215家。
抓好主体培育这一市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依托。主要有三大样本:
样本一:畜禽粪便收集加工成有机肥。宁海县绿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租赁了海联、绿港等7个重点牧场10500平方米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车间,利用畜粪生产商品有机肥,年生产能力3万吨。
样本二: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青饲料。利丰牧业有限公司。饲养荷斯坦优质高产奶牛1000余头,收购西兰花、玉米等秸秆农作废弃物作为奶牛的青饲料,年消耗1.5万吨,为周边农民增收500万元。
样本三:农牧结合使沼液变废为宝。金龙浦农业合作社。利用沼液进行肥水同灌,不仅使沼液得到了充分利用,还实现了规模牧场和合作社的双赢。该合作社生产的“双色冰淇淋西瓜”每只卖到100元,比当地普通西瓜每只高出5-10倍。
抓好四大服务平台打造这一关键基础。一是沼气综合利用服务平台。建立斌科沼气工程有限公司,做好示范区内沼气生产、安全的后续维护工作。二是畜禽粪便收集平台。三禾畜禽粪便收集中心对示范区内60多家小规模畜禽养殖场按照“户聚、日清”的模式,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三是沼肥配送中心。示范区内现有田间沼液贮存池3万立方米,通过向农沼肥配送中心沼液异地年配送6万吨。四是农业废弃物回收服务平台。建飞塑料厂布置3个收集点对农用薄膜等进行回收处置,回收率达到98.2%,三禾秸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公司对棉花、大豆秸秆集中回收,年收集量2万吨。
建立“三大体系”
宁海县从农业转型升级创新现代生态循环模式入手,通过“三个强化”,有力推进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一是强化战略保障,明确发展思路。为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该县在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体系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支撑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
二是强化工作保障,狠抓发展载体。充分利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杠杆,吸引社会力量和工商资本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引导与鼓励示范区内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基地农户投资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增强发展动力。该县每年安排250万元农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内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技术开发落实财政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