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衢州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的目标,率先开展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创建,把着力点放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上,把突破口放在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上,把落脚点放在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坚持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合衢州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转理念转方式,描绘新蓝图
衢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中,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一是工作形成合力。全市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全域同步”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工作格局。二是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衢州市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三年行动,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市基本实现环境生态优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优质安全、效益显著提升的目标。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机制创模式,构建新体系
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政策、一个机制”的要求,坚持示范引领、机制创新、项目推动,探索了一批行业领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市域一体化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一是探索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制。全面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全市禁限养区关停退养低小散生猪养殖户5.2万户,削减养殖污染物排放量660万吨。宜养区1360个生猪规模养殖场全部按照“一结合、二分离、三配套”的要求完成生态化改造提升。二是探索建立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探索推广了“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一体化县域大循环的龙游“开启模式”、沼液膜浓缩开发液体配方肥区域中循环的衢江“宁莲模式”和“猪—沼—果”主体小循环的常山“大公模式”,基本实现了市域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全覆盖。三是探索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市建成县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4个,区域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程114处,年处理病死动物能力达到3万吨,在龙游县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域推行龙游“集美模式”。四是探索建立肥药减量化使用机制。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266万亩,化肥使用量比2012年减少2570吨;全市植保统防统治实施面积57.7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应用面积110万亩,农药使用量比2012年减少591吨。五是探索建立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全市已设立150个回收点,年回收处理废弃农药包装物115吨。六是探索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机制。疏堵结合,严格落实农作物秸秆禁烧制度,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七是探索建立农业节水机制。全市已建设旱涝保收农田面积120万亩,微喷滴灌设施应用面积13.5亩。八是探索建立耕地污染防治机制。全市设立耕地地力和环境质量监测点19个,全面开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
重绿色重生态,培育产业链
依托生态优势,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一齐抓,在全省率先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和省级家庭农场培育示范市创建;在规模化家庭农场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配置农产品质量监测室、建立二维码追溯系统;在农业“两区”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累计建成“三品”基地61万亩。全市启动建设了18条农旅结合精品线路,3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8个农业主题博览园,186个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示范点。同时,引导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互联网+”,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升“衢州淘宝馆”等农产品营销平台,着力打响具有衢州地方烙印的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培育了“开化龙顶”、“常山胡柚”、“江山蜂产品”等知名农产品品牌85个。
延伸阅读
五大亮点闪耀衢州
亮 点 之 一
农业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市域农业水环境大幅改善,农村人畜混居、粪污直排和病死猪乱丢弃的现象基本消除,露天焚烧秸秆和废弃农药包装物乱丢弃的现象大幅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有效调减,分别比2012年下降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亮 点 之 二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幅提升。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利用,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率达9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以上,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70%以上。
亮 点 之 三
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全市累计获得“三品”认证555个,其中有机农产品212个,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开化县成功入选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衢江区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
亮 点 之 四
农业生态产业加速融合。全市成功创建绿色发展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精品园99个,衢江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5家、省级农业休闲观光园7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江山市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亮 点 之 五
生态农业效益进一步彰显。2015年上半年,全市以绿色生态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营收入突破80亿元,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彰显,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