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生态循环农业特刊

湖州 奏响田野华美乐章

  •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道出了湖州的美。
      湖州,这个浸润在江南水乡中的城市,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湖州以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紧紧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的目标任务,以“源头减量控害、过程清洁生产、终端循环利用”为主线,建立完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产品优质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源头治理,养殖减排
      去年5月底,在德清乾元镇东苕溪旁的青山坞港内,挖掘机在不停地挖掘淤泥,三艘船忙着装运淤泥,一派繁忙景象。乾元青山坞港的主要污染就是生猪养殖场带来的排泄物。据德清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生猪养殖场的整治,目前全镇生猪存栏量从25万多头减少到5万多头,按要求保留的生猪养殖场也基本完成“两分离、三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实现猪粪的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确保污染物不再流入河道,猪粪也将全部实现生态消化。
      德清乾元的生猪养殖场关停治理是湖州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畜禽粪污是农业污染的最大来源,为此,湖州市全面推进养殖污染治理,狠抓生猪和温室龟鳖“双控”,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规范提升温室龟鳖养殖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养殖业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同时,湖州市强化源头管控机制,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重新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水产养殖禁限养区,实施农业养殖项目准入、总量准入、空间准入“三位一体”准入制度,建立新上项目专家预评估、“环评一票否决”等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具备生态消纳条件的养殖项目,按照养殖量控制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的要求,坚决拆除禁养区内及“低、小、散、乱”的养殖场户。去年,湖州市就拆除规模生猪场2589个,拆除温室龟鳖养殖面积74万平方米。
      “我们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一起抓,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同进步。”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量身订餐,肥药双减
      在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同时,湖州还从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量身订餐”和合理用药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实施农药化肥全面“双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上半年,在南浔镇横街村的中心广场,湖州市农业局联合南浔区农林局、南浔镇镇政府举办“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农业部门刚拿出500包新型肥料,立即被现场的村民领取一空。横街村村民童利华种有5亩蔬果,领到肥料后,他立马咨询起用法。“你拿到的这种水溶肥料,适合与滴灌结合,主要用在水果种植上,原先1亩地要使用20千克肥料,用这种肥料16千克就够了。”农业专家杨永健边说边把说明书塞给老童。
      近年来,湖州市积极推广设施栽培、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地节水节肥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截至去年底,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2.72万亩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5.5万吨、配方肥2.2万吨,化肥使用量减少5%。同时,湖州还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去年共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9.52万亩,建成绿色防控融合面积19.2万亩,化学农药施用量均减少3%以上。
      据湖州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湖州市正式启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工程三年行动。肥药“双减”三年行动以控制化肥施用总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标,以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为抓手,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实施秸秆还田和绿肥轮作,全力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17年,完成10万亩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氮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6%、9%,畜禽粪便、秸秆利用率分别达到98%、95%,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5%,在全国提前3年率先实现“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位于长兴县和平镇的长兴兴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二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去年,该公司开拓了一项新业务——秸秆资源化利用。他们新建了秸秆利用厂房,购买了相关设备,与当地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秸秆综合利用合作协议,一年来,收购农作物秸秆600多吨。公司将秸秆与蘑菇渣、畜禽粪便混合加工,生产高质量有机肥,用于大棚蔬菜、葡萄、芦笋、茶叶等经济作物,成为公司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仅长兴县,像兴德公司一样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业务的企业就有四五家。
      近年来,湖州市在着力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的同时,出台了《关于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广农作物秸秆多种综合利用模式,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目前,全市已建立11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重点实施秸秆肥料化还田、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和秸秆基料化利用等五大工程,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名列全省前茅。同时,湖州还积极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食用菌种植废弃物及“三沼”资源化利用,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分别达到97%和72.6%。
      此外,湖州还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广间作套作、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等新型种养模式,成功创建一批“农牧对接、农渔共生、农林结合、农游共享”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新型农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互促共进,目前10个示范区、100个示范主体、1000个示范点正在加紧建设。同时,当地还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借力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提升12个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