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生态循环农业特刊

杭州 农业生态美,这里看过来

  •   这里种养的东西,吃得放心
      临安市沙门坞家庭农场坚持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理念,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农庄串起“集约、清洁、循环”的生态循环链,利用猪粪繁蚯,蚯蚓喂鸡,蚯蚓粪烘干粉碎作高档花泥出售。畜禽尿液、废水进入沼气池发酵后,沼液经过沉淀池三级沉淀,用大功率污水泵抽到农庄地形最高点沼液贮存池,再经管网浇灌水果、牧草基地以及经济林牧草则用来喂养土鸡、土猪,沼气用来做饭、取暖。农庄内部猪粪运送(猪场-蚯蚓场)利用轨道运输车,轨道长80米,冬天仔猪保暖利用太阳能、空气源、地暖保温。猪、鸡、水果、牧草基地存量平衡,废弃物都能内部处理、消耗。
      生态放养的土鸡喂料以玉米为主,适当补充豆粕、蚯蚓、青饲料;水蜜桃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慎用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果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以及防虫网,常年使用鸡粪给果园施肥,平常用沼液浇灌,果园内全部安装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浇灌系统,林道横穿果园、鸡舍和猪舍,确保生产高效、方便。
    农药包装物,不再“流落田头”
      农民打完药水,农药瓶、包装袋随地一丢,这是以往在农村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如今在杭州市余杭区很难再见到这样的景象。2009年,余杭区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试点。2014年,全区回收各类废弃农药包装物8350126件,实现回收率已达90%以上。如今的余杭区,乡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观,从根本上切断了有毒残留物对农田土壤及水体的侵害,从而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继而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目前,该区已全面建立起“各镇街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经营单位折价回收、农资公司集中存放运输、专业环保单位归集销毁”的回收处置机制。首先是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纳入区委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和“清水治污”工作,明确回收纪律、价格标准和财政补助政策。根据农药经营、使用现状,结合全区农药监管工作的实际,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区农业局、区环保局等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回收处置工作,由区农(渔)业行政执法大队负责具体实施管理工作。每年11月起,区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各镇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工作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兑现各项政策资金。其次是规范回收处置程序,明确职责。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程序:区农药经销单位将农药委托各农药经销点经销→各农药经销点贴上标签后经销→各农药经销单位(回收网点)原瓶、原盖、原包装(装箱)回收→各农药经销点统一交区农药经销点收集→区农药经销单位统一委托有资质的环保处置单位处置。
    大江之东,有一片和美田园
      大区域、集约化经营是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的一大特色,这里的“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可控、废物循环再生”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营造了一片和美田园。
      园区已建成温室大棚2500亩,配合使用“微蓄微灌”、“肥水同灌”、“薄露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自动喂料饮水和畜舍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建成白对虾钢丝大棚700多亩,推广生态混养、健康养殖技术、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同时,注重清洁能源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园区共安装地热泵270余台,建成3家智慧农业示范企业。
      在5500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综合采取化学、物理、生物、农艺等防治手段;设立80个农药包装物回收点;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有机肥。畜牧业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添加量,建有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环保主体设施和氧化塘等,建有排风过滤系统,防止异味扩散。在水产业上,实施多品种立体混养,科学投喂饲料,减少和控制病害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
      园区提炼和引进18项重点生态技术,32家规模生产主体已基本建立内部小循环,年产生沼液约56万吨。如天元生猪养殖公司按照“鲜猪粪-蝇蛆养殖-蛋白饲料/燃料棒/有机肥”模式,年产鲜蝇蛆1500吨、燃料棒60吨、有机肥1.5万吨;大洋水产养殖公司按照“养殖尾水-三级沉淀-生化塘-生态河道-回流至养殖池”实现养殖尾水的循环利用。构筑区域中循环。园区建成占地43亩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承担示范区内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沼液收集配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有机肥加工生产等社会化服务,年可处理病死动物5840吨,配送沼液1.5万吨,处理秸秆8000吨,秸秆粉碎还田5000亩次,加工生产有机肥1万吨,收集处理农药包装物3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