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生态循环农业特刊

杭州 农业生态美,这里看过来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建设“两美”浙江和“三美”杭州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杭州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十二五”以来,杭州市围绕“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这一主题,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目标,以生产基础优质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为重点,着力于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运用、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和土壤地力改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与推广,不断拓展生态农业建设内涵,破解生态农业发展瓶颈,推进生态农业区域化进程。
生产基础优质化
  为了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杭州市不断加强土地质量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7.71万亩,开展标准农田地力提升25.5万亩,实施垦造耕地后续管护市级示范7551.63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
  2012年以来,杭州市共审核标准农田置换项目344个、面积550.44公顷,其中质量提升区409.21公顷;占用项目42个、面积157.6公顷,其中质量提升区130.43公顷,在保护农业“两区一基地”和维护农业生产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时,杭州市积极联合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在农业“两区”、菜篮子基地、龙井茶保护基地和钱塘江流域等农业生态敏感区布设197个土壤环境定位监测点,定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土壤修复和酵素应用试验,掌握全市农田土壤环境状况和动态变化。
生产过程清洁化
  2014年以来,杭州市以“五水共治”为主抓手,强势推进农业水环境治理。通过全面推行畜禽养殖业“一场一策”污染治理,全市共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6675个,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污染整治1063家,预计到2015年底完成养殖场生态达标验收957个、累计落实生态消纳地178万亩、新增沼液利用170万吨。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完成养殖塘生态化改造3.98万亩、稻鱼共生轮作2.1万亩、增殖放流2.5亿尾,科学划定渔业禁限养区和整治区10.95万亩、拆除温室甲鱼养殖棚和网箱197.5万平方米,建设渔业环境检测站市级信息平台1个和区(县、市)级渔业环境监测站点55个,逐步实现22项检测指标的四季监测。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施用商品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服务,2014年,全市化肥用量比2012年减少4188吨、农药用量减少240.8吨。
资源利用节约化
  杭州市加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据测算,2015年全市预计产生农作物秸秆170万吨,利用量150万吨,利用率达86%以上。2011年以来,杭州市累计投入5992万元,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81.11万吨,约可吸纳畜禽粪便410万吨,占全市畜禽排泄物总量的50%左右,约可减施氮肥(折纯)2.02吨、磷肥1.21吨、钾肥1.22吨。
  同时,杭州市还宣传引导和推进农膜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2011年以来,全市共供应农膜2.97万吨,回收农膜2.64万吨,回收利用率达88.79%。目前,我市余杭区、桐庐县和淳安县已实现废弃农药包装物全域回收处置,回收率达85%,其他地区也已在重点种植区开展试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
生态农业体系化
  在政策引领下,杭州的生态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制定出台商品有机肥推广等生态农业政策,“两区一基地”等农业产业政策,“三江两岸”环境整治、1250生态环境建设、770循环经济等生态环保政策,将生态农业融入现代农业建设和生态文明推进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了农业生态产业的发展,全市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达2710万袋,年产值达1.4亿元;年生产商品有机肥35万吨,利用畜禽粪便100余万吨;年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约150万吨,机械化秸秆还田40多万亩。
  机制创新,推动了杭州生态农业向区域化方向发展。杭州市通过鼓励农业企业走“藕合共生”生态农业之路,培育统防统治、畜禽粪便收集、沼液配送等社会化组织,推动生态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按照“县域大循环、区域中循环和主体小循环”的循环体系构建要求,杭州市开展整建制推进示范创建。目前,桐庐和淳安已通过省级示范县验收,并被列为首批整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启动创建11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萧山江东示范区按照“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建设目标,围绕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产业的八大生态循环系统已基本形成,生态循环农业进入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延伸阅读
杭州市生态循环农业“十三五”建设目标
  到2017年,杭州要建成2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11个示范区、112个示范主体,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氮肥使用量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9%,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及废弃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基本得到扭转。到2020年,“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全面完成并进一步深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