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生态循环农业特刊

生态经济的田野实践

  □本报评论员
  11月的江南,仍然绿意浓浓。8日,全国生态循环农业现场交流会将在浙江召开,全省上下为之振奋!
  浙江寸土寸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怎么办?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2005年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实有力。
  2014年,农业部将浙江列为全国唯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面对这一新的契机,一年多来,浙江始终把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两美”浙江和实施“五水共治”战略的重要内容,探索创新,不辱使命,成效初显。
  看!东海之滨的浙江,正在掀起新一轮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热潮。
  在发展理念上,“生态立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浙江明确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坚持富民导向、生态导向、市场导向,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让农业既姓“粮”、姓“农”,又姓“绿”。
  在发展环境上,政策、资金的辐射效应日益明显。试点省建设以来,浙江统筹谋划,先后制定了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和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办法、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等,形成了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主体小循环的发展格局,并以“互联网+”的理念和方式,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手段提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以示范带动引领全省整体推进。
  在发展方式上,积极做好“减量”、“循环”、“安全”三篇文章。浙江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注重制度机制创新,以构筑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深化治水倒逼促转型,致力于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畜禽养殖排泄物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与废弃农膜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农业“两区”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基本得到扭转的“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省。
  一年多来,在农业部的关注、关心下,浙江上下全力以赴,克难攻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试点省,浙江责无旁贷,将继续探索创新,再续新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