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种子触网,谁来配送

  目前,爱种网、阿哥汇、云农场、淘宝农资、农商一号…种子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种子触网,看起来已经通道大开。但从车间到网站的通道,一时半刻还很难通到田间,物流配送体系就是其中一大障碍。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立秋说:“种子是有生命力的商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对储存和运输的要求比较高。”
  在解决“如何送”之前,必须先回答“谁来送”的问题。目前来看,至少有3个配送主体可供选择:经销商、电商以及种企。但是,3个和尚也可能没水吃。
  如果种企看得足够长远的话,经销商其实是最不理想的配送选择。但就目前来看,在种企和电商无力做物流的前提下,最不理想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在种业领域,经销商能充当行业‘防火墙’和物流平台。因此,发展种业电商应搭建平台,让经销商‘唱戏’,而不是直接跳过经销商。”爱种网CEO王伟文这样认为。
  一个品种的种子,适种范围往往有限,而物流系统的建立,只有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后才能体现成本优势。这也是种企普遍缺乏自建物流体系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对种企而言,经销商和电商都是销售的中间商,依赖电商渠道销售,种企可以更直接地找到消费者,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因此,如果电商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实现种子配送,种企显然更乐意与电商合作。
  但遗憾的是,目前的种业电商,除京东、淘宝等少数几家巨头外,更多的属于平台型,既无心自营,也无力配送。“农村淘宝农资平台主要是通过厂商、县级农资服务中心、村掌柜的模式,让农民直接从厂商采购生产资料。”淘宝农资招商部总经理王延哲所说的“厂商”,主要包括农资九大品类生产商、“村淘”品牌合伙人和有意愿向销售、售后分离转型的农资企业。
  在淘宝农资的三级运营体系下,县级农资服务中心负责提供农资综合服务,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仓储和调配中心。小型农资的配送,也由县级服务中心完成,而大件农资的配送则通过经销商完成。数据的收集,则交给村级服务站的“掌柜”来做。
  能不能完全摆脱经销商呢?仅就目前了解到的各种模式来看,云农场的“乡间货的”和垦丰种业的“三级配送体系”至少是有益的尝试。“乡间货的”是一款免费手机配货软件,主要提供农村配货、为车主找货、货主找车的信息服务。简单地说,它是一款专门往农村跑,专门拉农活的“滴滴打车”。
  “通过‘乡间货的’,我掌握了近30个固定的车主,种子、化肥以及一些农产品,都由他们来运。”云农场山东高青县级服务中心总经理刘朝辉说,只要在手机上下载这款软件,发布物流需求,很快就有车主开着一辆辆三轮车、拖拉机或者小型面包车前来拉货。
  同样是电商,垦丰种业选择自己来做,计划今年年底前推出电商官网。而在此之前,垦丰的准备工作首先从自营物流开始做。从2013年开始,垦丰积极布局物流配送网络,当年6月组建配送部,根据品种适种区域设置一级、二级配送中心,三级配送站和建在村镇上的派送点。
  按照垦丰种业物流系统规划,公司将以哈尔滨为中心,从南向北,从中心向两端,每100公里-300公里为半径建设二级配送中心;以10公里-50公里为半径建设三级配送站;以最后一级乡、镇、村建设派送点,共建设7个二级配送中心、56个三级配送站。从今年开始,3年内完成规划内60%以上的配送中心(站)的建设;5年内完成全部规划任务。
  (摘自《农民日报》 李飞/文2015年10月26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