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病死畜禽,人们总是心生厌恶、避而远之。近日,位于浦江县檀溪镇洪山村的一处厂房刚刚投入运行,虽然综合处理车间占地只有1200平方米,也不见工作人员进出,但它却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任务——消化全县的病死畜禽,转化成肥料和工业油。
据了解,目前许多中小型养殖场没有无害化处理专用设施,还存在动物尸体未经处理随意掩埋甚至乱丢的现象。现实中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时常面临“焚烧彻底难、挖坑深埋找地难、解决费用难、处理监督难、确保安全难”的困境。为此,浦江县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财政奖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财政补贴、保险联动”的原则,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且不说标准化处理病死动物是否赚钱,光每天与大量病死动物打交道就是件不容易的事,谁愿意来扮演“市场运作”这一角色呢?
几经筛选,檀溪镇养猪大户张子淼接手了这件事。作为全县有名的养猪大户,他一方面为养猪致富欣喜,另一方面也为如何处理病死的猪烦心。虽然养猪场里配备了病死猪处理的机器,但运行不够规范,且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浦江周边的几个县市已经陆续在做无害化处理的事,我们也不能落后,总要有人带头做的。”张子淼于去年年初开始建设概算总投资710.5万元的集中处理厂。
总投资700多万?乍一听是笔不小的投入,其实真正需要工厂自身负担的资金不到一半,光省级、县级投入的补贴就将近400万元。按目前浦江县的生猪存栏量,一般年可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7万头,按年利润20余万元计算,厂主回本盈利的路其实并不漫长。
面上的经济账还行,隐形的生态账更是利在千秋。浦江全县生猪饲养量、家禽饲养量分别为26万头、150万羽。按死亡率计算,全年2.7万余头死亡生猪、9万羽死亡禽类仅靠普通焚烧、深埋处理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破坏。不仅如此,病死畜禽尸体通过高温高压灭菌能完全杀灭尸体内病原体,实现无害化处理,同时处理后的物料通过粉碎、烘干、加工后能形成有机肥料,得到的油脂可用于工业用油也可提炼生物柴油。
“高温蒸煮时产生的废气、水蒸气及废气中附带的油脂,由废气处理装置进行自动收集,并使用1200℃的高温裂解后达标排放。”浦江县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高病死动物的回收率,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各养殖场寻找,目前每天收集到的数量稳定在一百头以上,保证了处理厂的正常运营。
朱舒蔚 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