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第十届金华·华东农交会特刊

打造种业强区 发展特色精品

畜牧转型看婺城

  •   金华市婺城区是我省传统畜牧业大区,先后荣获“中国南方奶牛乳品之乡”、“浙江省畜牧产业强县”、“浙江省生猪调出大县”等殊荣。2014年,该区生猪饲养量99.65万头,牛饲养量26765头,家禽饲养量341.28万羽,畜牧业产值13.8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2%,接近半壁江山。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产业
      提升,狠抓综合治理,推动该区畜牧业逐步由
      传统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转变,走上了转型升级
    的康庄大道。
    区域布局、规模生产基本成型
      针对该区丘陵坡地资源丰富,土壤肥力欠缺,畜禽粪尿消纳能力较强的区域实际,婺城区以环境容量为依据,充分利用闲杂地和山坡地,编制了《婺城区生态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逐步建立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格局。
      目前,该区奶牛、生猪和家禽三大产业带和优势发展区逐渐明朗。其中,白龙桥、长山、琅琊为奶牛产业优势发展区,白龙桥、长山、蒋堂为生猪产业优势发展区,白龙桥为家禽产业优势发展区。在三大优势发展区内,奶牛、生猪、家禽的存栏量分别占全区存栏量的 70.5%、79%和65.4%,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十分明显。三大优势生产区域已成为该区重要的优质畜禽产品生产基地,为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与此同时,该区以项目为纽带,加快规模化生态畜禽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程度迅速提高。目前,该区194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养猪场,生猪出栏量占到全区出栏总量的55%;89家奶牛年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存栏奶牛13355头,占到全区存栏总量的79.2%。
      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为该区开展畜禽排泄物统一治理和综合利用,改善养殖条件,提高畜禽品种品质以及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造了条件,也大幅提高了畜牧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近年来,婺城区结合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以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积极引导农户用沼液灌溉,用沼渣施肥,建立“畜—沼—作物”为主的农牧结合模式,促进畜、沼、作物良性循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比如,该区选择水稻、蔬菜和苗木等主导产业,在白龙桥下杨畈、蒋堂寺前畈和蒋堂下方村、汤溪中戴、岩下、秧垅畈等基地建立农牧对接示范点,每个基地新建田间贮肥池,配套相应管网和槽罐车,对养殖场的沼液进行消纳利用。这些对接示范点每年可消纳利用沼液约2.8万吨,循环利用成效明显。
      为推广应用有机肥,该区一方面加大对有机肥的使用补贴力度,另一方面,依托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等,在项目区免费发放商品有机肥,近几年每年发放量都在3000吨左右。
      实行农牧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市场作用,几项举措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该区农牧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与此同时,该区按照“三元合一、星级管理”要求,综合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因素,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等政策性项目实施,加快改善现有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和沼液利用设施,指导规模养殖场采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干粪堆放等清洁化生产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推广自动化喂料系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节水节料等减量化、清洁化设备和工艺。通过星级养殖场创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截至目前,该区已有星级规模猪场27家、规模奶牛场3家,有效带动了全区畜牧业的标准化、生态化水平。
    做强种业、打造精品正谋新篇
      根据省里提出的建设畜禽种业强省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婺城区结合自身畜牧业发展实际,加大了对畜禽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了“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集聚”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了国家良种工程、省级畜禽种子种苗工程等30多个畜禽业种苗项目,先后投入各类项目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已建成种畜禽场7家,其中原种猪场1家,省一级场2家、二级场4家。
      为加强核心种业企业培育,该区引进、扶持成立了投资近1亿元的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浙江福昌种畜研发有限公司(台资)、投资4000万元的金华市宏业畜牧有限公司等,品种涵盖新美系、台系、加系、两头乌等国内外知名品种,有效提升了该区生猪育种实力。
      同时,该区与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合作建设院地合作基地,积极推进以核心种业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联合育种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畜禽种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根据该区计划,到2017年,该区将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畜禽种业企业1家,国家级原种场1至2家,年种猪供种能力达到5.5万头,种猪销售额达到2亿元,由畜牧产业强区向畜禽种业强区转变。
      在推进种业发展的同时,该区十分注重传统优势产业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努力推进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从2012年开始,该区启动实施了“两头乌”产业振兴计划,建立了专门的“两头乌”猪II系省级保种场,财政每年安排保种经费。目前,该区金华家农两头乌种猪场存栏能繁母猪125头,公猪12头,年供种能力1000余头,种猪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远销河南、山东、重庆、四川等地,深受广大养殖场(户)好评。
      为加快特色产业主体培育,该区支持金华两头乌猪产业链各主体间融合发展,引导专业合作社以资源整合、联合为重点,通过技术合作、资源重组等形式组建联合社,实现提升发展;支持两头乌猪养殖主体联合种猪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屠宰企业和加工企业,建立完善新型产业组织及经营机制;支持火腿加工、鲜肉制品生产、餐饮等企业提高生产和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以连锁专卖店、电子商务、超市为中心的营销体系,增加两头乌猪特色食品供应能力,实现产业增值。目前,该区部分经营主体已在金华、杭州、上海等地开设“两头乌”生鲜肉直销店,有效实现了猪肉产品的优质优价。
      婺城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根据畜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养殖业,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综合能力,让该区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在新的形势下找到新的定位,展现新的魅力,焕发新的光彩。
    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渐成常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