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三门80后陈云杰回家当起“鼠老大”

  •   以特种养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也成为一个不错的创业选择。这不大学毕业生陈云杰就辞去了宁波城里优越的工作,毅然返回三门老家安心当“鼠老大”,现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竹鼠养殖能手。近日,笔者来到他的养殖场,探了个究竟。
    竹鼠样子很“萌”,性子凶残
      有人喜欢养鸡,有人喜欢养鸭,有人喜欢养兔,这些都司空见惯了。可是,三门县浦坝港镇五支岙村的 80后小伙陈云杰,竟然像模像样地在家乡养起200多只竹鼠,部分竹鼠个头比猫还大。
      步入陈云杰的养殖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米糠、翠竹的清香,除了冷风机的声音,隐约还可听到“窸窸窣窣”的响声。养殖场内设有一个个用瓷砖隔开的竹鼠“营房”,一只只毛茸茸、胖嘟嘟的竹鼠,有的蜷缩成一团窝在角落里酣睡,有的抱着竹子啃得正欢,有的相互嬉戏打闹,憨态可掬,甚是可爱。
      “竹鼠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与普通老鼠不一样,是‘素食主义者’,只吃竹子、玉米、西瓜和米糠等素食,从不食肉,所以养殖环境要特别干净。”陈云杰边给竹鼠喂食边说,“竹鼠的皮,毛长绒厚,是制裘衣的上等原料,其肉质鲜嫩,很受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欢迎,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它们的样子看上去很‘萌’,但生性凶残,牙齿特别锋利,不懂它性子的人容易受伤害。”陈云杰抓住一只竹鼠的尾巴,往空中一提,笑着说,“必须抓尾巴,如果不小心被竹鼠咬到,手指头都可能会被咬掉。”
    放弃好工作,试着养竹鼠
      一位80后的小伙,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宁波,在金融行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6000多元,怎么会想到回家乡养殖竹鼠的呢?
      陈云杰告诉笔者,2014年6月,他从互联网和电视上看到,外地有人养竹鼠,市场非常畅销,经济效益很好,而且三门还没有人养殖,“我看到许多同学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而且很成功,我也想试试。”陈云杰说,他就向所在单位递交了一份辞职书,决定回家养竹鼠。
      儿子辞职回家要养竹鼠,陈云杰的母亲第一个反对:“读完大学有份好工作不容易,干嘛还要回家养竹鼠。我们这儿以前也有人养过这玩意儿,最后都失败了,儿子你又不懂养殖技术,千万不要冒这个风险!”亲朋好友也劝他,不要冲动,要三思而行。
      面对母亲的反对和同学、朋友的好意提醒,陈云杰坚定自己的信念。
      当年8月,在父亲的支持下,陈云杰投资5万多元,在五支岙村猪埔场建造了竹鼠养殖场,先后从外地引进100对小竹鼠进行试养。
      没有半点养殖技术和知识的陈云杰,要养竹鼠,其困难可想而知。但他刻苦钻研,边养边学,去书店里买来《竹鼠养殖技术知识》等书,有空就阅读;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竹鼠养殖技术方面的资料;到宁波、温岭等养殖企业参观取经;遇上技术难题,就向三门县畜牧局专家请教。
    一对竹鼠可卖四五百元,一年能养两批
      自从建起竹鼠养殖场,陈云杰就全身心扑在了养殖场里,给竹鼠喂食,打扫鼠窝,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把竹鼠视作“宝贝”。
      陈云杰说,竹鼠以吃竹子为主,但不能吃湿的竹子,一旦吃了湿的,竹鼠就会腹泻,养殖初期,由于不懂这些知识,竹鼠老闹腹泻,最后通过查找资料和向专家请教,他才知道,原因在于他喂食的竹子是湿的。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陈云杰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竹鼠一般生长在云南、广西等温暖地区,最适宜的温度是25摄氏度左右,而台州地区温差大,这是我在竹鼠养殖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到处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想方设法让竹鼠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陈云杰说,“我特意不配备空调,希望通过几代驯化,让它们适应这里的环境。在鼠窝的建造上,我将它分为内外室结构,还在屋顶上加盖保温材料,尽量减小温差。”
      在陈云杰的细心呵护下,引进时才0.5公斤重的竹鼠,现已长到了 1.5公斤左右,今年5月份开始出售,销售形势很好,还有3人向他预订了90对竹鼠。首次成功后,更坚定了陈云杰养殖竹鼠的信心,也扩大了养殖规模。
      陈云杰对笔者说,竹鼠一年可养两批,春秋季节是繁殖的高峰期,交配后60天就能产仔,第一胎产1-2只,第二胎能产3-7只。养殖10个月,竹鼠达到约1.5公斤重时,就可以销售了,一对竹鼠可卖450-500元。按目前市场价格来看,一公斤鼠肉能卖到100元左右。尽管现在养殖场的竹鼠存栏只有200多只,但陈云杰信心十足,他告诉笔者,他的目标是养殖1万只。
      “现在农村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回归,农业现代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觉得返乡创业,做一个新型农民,比在外打工要强,我要继续走下去,把事业做强做大。”陈云杰信心满满地说。
    朱曙光
    陈云杰在观察竹鼠的生长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