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小“回声”,大效应

——我省建立完善气象服务反馈机制

  家住临安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姚晓佬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又照常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经过简短的回顾和思索,他慎重地向浙江省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发送了这样一条短信“满意度:满意;准确率:较准确;意见与建议:想知道未来几天的穿衣指数。”这是姚晓佬作为气象预报业务监督员的第7个年头,每日定时点评气象短信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一项必修课。
小坚持汇聚大热忱
  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是我省气象部门在2009年开发的气象服务评价系统,在杭州市经历为期两个月的试行之后,于2009年底正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省气象部门在全省各地共招募了300余名普通市民志愿者担任气象业务监督员,长期参与气象预报业务监督。
  评估系统的监督评论员分散在各行各业,不同的地区、职业、年龄和文化水平决定了对气象信息不同的感受和需求。7年来,这支热心的“团队”每天不间断地通过回复短信的方式对省气象部门发送的气象预报短信进行评价和意见反馈,不仅未见懈怠,反而越发主动踊跃,平均有效反馈率由推行初期的70%稳步升至目前的89.6%。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坚持长年不衰,体现的正是广大公众对浙江气象事业的关心、认可和期许。
小平台化身大纽带
  “预报短信用语太过于专业化了”“想多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希望以后在天气变化或复杂时适当增加服务频次”……一条条热心建议从气象短信日评估系统的信息接收平台被收录至气象服务中心的值班日记,“这些建议我们都会及时汇总分析,传达给预报人员和信息编辑岗位的工作人员,尽早采取措施满足大家的需求。”省气象服务中心的阮小健说。
  在气象部门的大力推进和各业务监督员的全力配合下,短信评估系统充分发挥了坚实的纽带作用,使气象部门避免了“两耳不闻窗外事”式的服务输出,逐步引导服务模式从传统“直流电”向“交流电”推进;通过及时了解广大民众对气象短信的评价和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的更新和改进;让广大用户感受到气象服务逐步向生活化、实用化、精确化迈进。
小反馈成就大进展
  除了长期针对固定人群回收气象预报服务反馈意见之外,从2012年起,省气象局连续3年委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年度调查评价工作。
  调研单位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4400名服务对象逐一进行电话采访,分别就浙江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气象服务信息内容质量、气象服务信息发布现状和需求、气象指数产品以及为农气象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意见反馈。结果显示公众对信息接收便捷性、天气预报准确性以及信息发布及时性都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这与广大气象业务监督员长期不懈的评鉴和督促密不可分。“只要气象部门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尽到监督员的职责。”姚晓佬简单的话语仿佛是一帖暖心膏,浙江气象也将不断完善气象业务服务反馈机制,在为公众带去晴雨冷暖、风云变化信息的同时,不间断地回收民众满意度、用户感受和热心建议,并据此持续擢升天气预报准确性和实用性,竭诚增进沟通、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满意率。 张晓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