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浙江省新型农作制度模式20例(之五)

早稻-西兰花轮作

  •   台州市是全国最大的冬春西兰花生产基地,常年生产面积15万亩。近年来,该市大面积推广“早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提高了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该轮作模式农业生产功能优良,抗风险能力较强,既发展了粮食生产,又稳定了西兰花产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台州市5年来累计推广该模式29万亩,减少耕地季节性抛荒15.5万亩,增收稻谷12万吨。
    产量效益
    作物产量(公斤/亩)产值(元/亩)净利润(元/亩)
    西兰花 2000 4100 3100早稻 500 1500 600合计 2500 5650 3700
    茬口安排
    作物 播种期 采收期
    西兰花 8月中下旬 12月-次年2月早稻 4月中旬 7月底
    一、西兰花
      品种:选用早熟品种“炎秀”、“优秀”、中熟品种“绿雄90”、“喜鹊”等优良品种,品种合理搭配,实现均衡上市。
      穴盘育苗:利用72孔穴盘、“金色3号”基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播种,做好出苗期温湿度管理,确保全苗;高温期注意遮荫和水分管理。苗龄控制在25—30天,4—5叶。
      科学控制病虫害:充分依靠自然气候条件控制病虫害,重视育苗期的病虫害防治。采用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性诱剂防虫,根据病虫情报科学用药,综合防治,产品实现农残“零检出”和可追溯的要求。
      增施硼肥、重施结球肥:亩施硼砂2公斤作基肥,在现蕾期和结球初期分2次亩施复合肥50公斤+尿素30公斤作为结球肥。
    二、早稻
      土地整理:西兰花采收结束后,采用旋耕机平整土地即可直播早稻。
      及时播种:一般在4月10日—20日播种,品种为“中早39”等。要求在7月底收获,避开8月份台风灾害损失。播前晒种一天后,用25%“咪鲜胺”3000倍液浸种48小时,在25℃—28℃条件下催芽,大部分露白即可播种。
      化学除草:播后2—4天(立针期、稻谷有短根入土)亩用40%直播净(苄·丙草胺)或35%吡嘧·丙草胺60克加水45公斤喷雾,喷药时保持土壤湿润、田面不积水、沟内有浅水,喷药后5天保持土壤湿润。
      肥水管理:由于西兰花后作土壤肥料残留量较多,一般不施基肥,施2次分蘖肥:在秧苗2叶期,亩施尿素5千克;在4叶期,亩施尿素15千克、氯化钾7.5千克。在50%主茎剑叶露尖时亩施尿素5千克作穗肥。出苗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分蘖、孕穗期要保持浅水层,灌浆期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后期提早排水,防止土壤过湿而影响后作。
      病虫防治:根据病虫情报及时做好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褐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苏英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