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浙江林业

第十二届林业科技周启动

科技助推“森林浙江”建设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旨在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现代林业发展、推进“森林浙江”建设的省第十二届林业科技周活动于9月14日在余杭主会场启动,全省11个市设分会场联动。
  近年来,雾霾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专家学者纷纷提出各种治理雾霾的招数,其中包括培育种植防治雾霾效果好的树种。在本次活动主会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作了“PM2.5源头解析、预防对策及森林关系”的主题报告。尹伟伦说,全球每年约210万人死于PM2.5等颗粒物浓度上升。森林植被具有阻滞吸收PM2.5颗粒物等方面的作用,应选择适宜树种及树种配置,发挥森林植被对PM2.5污染物的吸收、净化作用,加大湿地恢复治理,构建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低污染的城市森林体系。
  在科技成果展示现场,一个名为“全国率先实践、临安林技云平台”的“林技通”摊位很吸引人。据介绍,这是中国电信在省林业厅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帮助林技专家、林技员高效服务林农,也方便管理人员对林技员实行有效管理的一个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林事提醒、空中课堂、林技问答、帮扶服务、专家库等。该工具自今年5月推出以来,已有130个用户尝鲜使用。
  除主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外,11个地市设立的分会场也各有特点。因农事需要,今年杭州分会场科技周活动提前到了8月份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山核桃安全采收网张网技术现场培训”。据介绍,传统的山核桃采打不但累而且危险,安全网采收法就是通过在山核桃林下铺设高密度网,利用重力原理,让山核桃自然落果后,顺网兜滚至山脚的收集桶内。这个方法不仅避免了爬树带来的风险,而且省却了捡拾这个环节。
  舟山分会场举行了“果树高抗风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讲解和现场参观”。为提升农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计划今年开始在葡萄、樱桃、桑果上推广高抗风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已取得明显效果。以岱山县岱西镇张家塘墩村的葡萄种植园为例,该种植园采用的高抗风式葡萄避雨栽培设施,每亩成本为钢质大棚的三分之一,抗风能力达到12至13级,葡萄成熟期可提前5到7天。
  通过省、市、县联动,高校院所参与,专家、企业(合作组织)和林农互动,促进科技成果进企业、进乡村、进基地、进农户。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省共承担林业科技项目606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授权林木新品种35个,认定良种57个;实施科技推广项目584项,大力推广竹林覆盖、生态高效栽培、林下套种、原生态仿生栽培等“一亩山万元钱”十大林业创新模式,建立示范基地29.2万亩,辐射推广251.2万亩,推广新品种465个、新技术661项,新增效益40.39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