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43岁,2008年开始受聘担任龙泉市龙渊街道凤鸣片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凤鸣片12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的动物防疫及14家规模养殖场联场带户等工作。在任村级动物防疫员的8年间,李建东所负责的片区每年畜禽免疫率都达到100%、每次抽检免疫抗体合格率都在80%以上。他的尽心尽责和扎实技术赢得了广大养殖场(户)和领导、同事们的认可,已连续5年被龙泉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评为龙泉市“十佳村级动物防疫员”。
作为一名基层动物防疫老兵,李建东的一天是伴随着鸡鸣开始的。他通常在凌晨5点起床,吃完早饭,6点前就出门为养殖户服务。
沿着狭窄弯曲的小路,骑30分钟摩托车,才到达第一家服务的养殖户,给刚出生不久的仔猪进行猪瘟首免。“我们给小猪打疫苗都选择早上,因为早上天气凉快,对猪应激小。”李建东说,夏天,农民都赶早下地要干农活,所以他得赶在农民出工前,尽量不耽误农户干农活。
来到第二家养殖户家里时已是8点50分了,再到第三家、第四家……再回到自己家里,已是中午12点半了。
吃午饭期间,李建东的手机又响了,一个养殖场有猪突然死亡,场主想请他去看看。李建东对着电话交待了几句后,便快速地吃了几口饭菜,背上随行多年的工具箱奔赴养殖场去了。
崎岖的山路特别难走,老旧的摩托车好几次险些翻到,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养殖场。李建东熟练地穿戴好工作服、鞋套和手套,消毒之后,进入场内开始工作。他仔细询问了近期的饲养情况,查看了死亡生猪的养殖档案,并对死亡生猪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剖检诊断,经过综合分析,初步怀疑是因近期气温过高引起中暑死亡。他交代养殖业主重点搞好环境卫生,常消毒、常清洗;降低饲养密度,给栏舍通风、降温;调整日粮结构,饲喂适量青绿饲料并保证生猪有充足、干净的饮水;同时应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间调运生猪,即使夜间调运也应减少密度,避免过分拥挤造成中暑甚至死亡。随后,李建东监督并指导养殖场业主对死亡猪做了无害化深埋处理,并对过程进行了拍照记录,然后才离开。
忙完一天回到家,已是下午5点多了,他又拿起电话联系了梧桐口村的8户家禽散养户,这几户共有75只鸡要进行新城疫免疫。因为农村散养鸡白天放养,难抓,他打算晚上趁鸡归笼时去给鸡打疫苗。
晚饭过后,李建东骑着摩托车到了梧桐口村,一路上他告诉笔者,丽水的大多数农村,农户居所和散养畜禽分布都比较分散,有些甚至要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加上国家强制免疫病种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好几种,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一个村的免疫工作需要几次甚至十几次的来回奔波,但是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他不怕,最心酸的就是碰到养殖户那种不冷不热、不配合的态度。但大部分养殖户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成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等到给这些散养户的家禽免疫完,回到家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了。李建东又拿起笔记本将一天的工作进行了记录整理,然后查阅安排明后天的工作。
笔者问他,你一年花在动物防疫工作上的时间有多少,收入如何,占家庭收入比例是多少?李建东笑笑,说报酬不多。他一年在动物防疫工作上要花120多天,报酬是14000多元,除去油费及交通费等开支,日收入不足百元。笔者又问,你这样干图个啥?他说:“动物防疫这项事业,对农村来说是一件大事。农民养几头猪、几只鸡都是花了心血的,现在动物疫病病种那么多,作为动物防疫员,希望管辖范围内的畜禽健康生长。当农户把我们当作保护神时,那种期盼的眼神,那种纯朴的感谢方式和问候,就是我获得的最大回报。” 赖俊伟
李建东在给养殖户的猪进行猪瘟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