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琳
走进位于余姚市小曹娥镇的宁波禽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禽丰”)办公楼二楼的陈列室,只见各类奖牌、奖杯摆满展台,展柜里的产品样品琳琅满目。这家拥有众多荣誉、年产值近亿元的企业的掌舵人,是一位80后,他叫俞狄。
“经营理念是一家企业发展的灵魂。”在采访中,俞狄多次提到“经营理念”这个词。从他的父辈到他自己,两代人依靠创新思维和理念,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步一步地造就了今天的“禽丰”。面对人们的赞誉,俞狄却谦虚地说:“我只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一员。”
延伸产业链:从养鸡到加工家禽产品
“禽丰”的前身是一家大型养鸡场,由俞狄的父亲俞吉胜创办于1982年,1998年正式注册成立宁波禽丰食品有限公司。“最早我父亲只是从事家禽养殖和孵化,没有开展深加工业务。”俞狄说,“那时候我还小,养鸡场的经营状况也不太清楚,之所以要开展家禽产品的深加工,那是市场逼出来的。”
自2004年以来,时不时发生的禽流感,让家禽养殖业受到重创。和所有的家禽养殖企业一样,“禽丰”也明显感受到养鸡的效益大不如前,就连维持现状都越来越艰难。面对困境,“禽丰”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思路,从单纯的养殖向深加工转变,用转型来化解压力。
“禽丰”把家禽养殖业转移到外部,实行“公司+养禽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生态养禽园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实行保护价收购,以保护农户的利益。“禽丰”本身则集中力量从事禽类肉制品深加工,建立了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推出了“舜吉”牌鸭舌、盐水鸡、卤鸭等系列产品。
如今,在沃尔玛、易初莲花、乐购、可的、快客等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货架上,都可轻松地找到“舜吉”牌凤爪、鸭舌头等禽类加工产品,“我们的产品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厦门、广州、深圳等200多个城市都有销售。”说起“舜吉”的知名度,俞狄的脸上有着难以掩饰的自豪。这是因为,在不少家禽企业面临重重困难时,“禽丰”通过转型,找到了自己的突围之路。
扬所学之长:从传统销售到策划营销
记者在与俞狄攀谈中得知,他所学专业既与经商无关,也与养殖业无关。“我大学里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以前并没想过要接手我父亲的企业。”俞狄说,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如果不是家中突遭变故,需要他回家担起重任,也许现在还在上海奋斗。
2013年年中,俞狄结束自己在上海的事业,回到余姚。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俞狄不但没有不知所措,反而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当初所学的平面设计,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俞狄说,随着对这一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越来越觉得,传统的营销方式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于是,他打起了更新包装的主意。
“‘鸭’力山大,何不清脆片刻”。一句新潮的广告词,配上穿着泳衣带着墨镜的拟人化鸭子形象,是不是比其他包装的鸭舌更有吸引力?俞狄拿出一叠还未全部完工的设计稿,设计稿上各种鸡、鸭的卡通形象活灵活现,引人眼球。
“鸭舌、凤爪等禽类制品的消费群体以小孩子和年轻人为主,新潮的包装能吸引更多人购买。”俞狄告诉记者,他设计了一系列卡通化的鸡、鸭形象作为“舜吉”品牌的“代言人”,并为每一位“代言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人们只要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分享这些故事。“等到设计完成,就会替换原来的包装,我相信,新包装一定会吸引更多的购买者。”
未来新追求:从休闲食品到私人定制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少有年轻人会走进农贸市场买上一只新鲜的鸡鸭,宰杀、清洗,然后再花几个小时煲出一锅汤。如果你不想吃饭店里做的,自己又没时间去煲汤,怎么办?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禽丰”能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在俞狄的设想里,未来的烹饪方式或许是这样的:晚上6点下班回到小区,在楼下的自动售货机上选好想吃的菜,拿回家后,拆开包装,完成最后的翻炒加热工序,10分钟就可以端出一桌香喷喷的饭菜。这样,既体验了烹饪的乐趣,又享受了营养和美味,还节省了时间,解决了年轻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而没时间做饭做菜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共同研发这种方便型制品,同时与台湾的厂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发适合方便型制品的有关配方。”据俞狄介绍,为尽快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禽丰”已成立了食品研究所,专门研发新产品,并且承担余姚市科技局下达的科研项目,包括番鸭多味型系列化新产品研制、新型胚宝喜蛋研制、兔肉深加工系列化新产品研制、鹅肉方便型制品研究等项目,这些项目中有2个是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个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前,“禽丰”已经拥有发明专利3项,审核中的发明专利2项。
从养鸡到深加工,再到打造私人定制的食品,在转型背后,体现的是企业经营者创新创业的勇气和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