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风采

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

——记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

  •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文/摄
      他们,不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炎热酷暑,3000多个日夜坚守在高速公路上,不让“问题畜禽”流入我省;
      他们,忍受着恶臭、寂寞、失眠,只为当好“哨兵”,守护我省畜禽防疫的安全;
      他们,在爆竹声声辞旧岁中,仍然坚守岗位,放弃与亲人的团聚……
      他们,就是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的9名工作人员。
      近日,记者走近这支可敬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队伍。
    他们,与臭味、孤独、噪音相伴
      早上10点,记者赶到位于浙皖交界处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时,一辆安徽牌照的生猪运输车辆正进站。工作人员潘玉泉和程国清正站在扶梯上用棍子驱赶着车里的猪,逐一检查,看看有没有病猪和死猪。接着,他们爬上车顶,掀开遮阳网,核对猪的数量。“有些车辆在报关备案时会故意少报数量,我们要仔细检查,不能漏掉一头猪。”潘玉泉说。
      运送猪的车又脏又臭,车上到处是猪粪尿,记者站在车边,觉得有股刺鼻的气味,顿觉一阵恶心。十多分钟后,潘玉泉和程国清完成检查,对车辆进行消毒后盖章放行,他们的身上已沾了不少猪粪。“这不算什么,我们基本一天要换三套衣服。”潘玉泉告诉记者,当检查活畜时,为了不漏查,要把挡在前面的猪驱赶起来,经常被溅得一身猪粪猪尿,每天都是带着一身的猪粪味回家。
      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成立于2006年,2011年进行规范化改建,现共有9名工作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实行“三班倒”,确保24小时上岗。
      “我们上一个班就是24小时,而且夜里12点到4点多往往是动物运输车辆最集中的时候,为了方便车辆报验,减少司机等待时间,我们就一直坚守在服务窗口,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因为夜间不能睡觉,常年下来都有些神经衰弱,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站长钱晖告诉记者,虽然检查站有休息室,但是由于高速公路上车辆的噪音,也很难睡着。
      记者在检查站看到,一间简陋的小房间里,两个上下铺的床位,就是检查人员用来休息的地方。钱晖说,这里还常有蜈蚣、蟑螂、老鼠出没,睡觉时也会有虫子从脸上爬过。
    他们,不让“问题畜禽”流入我省
      作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的执法人员,他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还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我们站处在申苏浙皖高速路浙皖交界处,公路运输便捷,是我省从华中调入畜禽及其产品的必经之路,工作压力非常大。”钱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们已查验入省车辆4385车,查获疑似动物疫病生猪车辆7起,查出3头因应激死亡的牲畜。“在检查过程中,最麻烦的是遇到一些蛮横不讲理的车主或者货主,他们在被发现问题时,往往不配合检查,甚至出手打人,有一次我们的检查人员还在车辆上检查,驾驶员就强行开车闯卡。”钱晖说,遇到这种危险情况时,检查人员都是沉着冷静、坚守原则,请求公安或交通等部门的支持。“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为他们倒上一杯水,热情解答他们关于畜禽及其产品运输的各种法律和技术问题,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钱晖说。
      由于人手紧张,为不影响工作,他们尽可能克服种种困难,按时上岗。“有一年冬天,工作人员李树鹏在检查时,由于天黑加上路面结冰,摔断了肋骨,但他坚持完成了当天的值班。”钱晖回忆说,去年夏天,工作人员程国清严重中暑,仍旧坚持上岗。
      在采访中,这些战斗在动物防疫第一线的执法者们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问题畜禽”流入我省,也希望老百姓能对他们的工作多一点支持和理解。
    检查站工作人员在核对生猪数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