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近年来,以全产业链的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正在我省“遍地开花”。记者在长兴采访时,发现这里的一些农企以农业产业为依托,嫁接采摘游、亲子游、农家乐、写生摄影等新的消费形式,农旅结合,相得益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
炎炎夏日哪里逛,空调底下采葡萄。今年“七夕”夜晚,位于长兴县龙山街道后洋村的兴源葡萄科技有限公司葡萄采摘园格外热闹,在凉爽的大棚里,近百名青年男女在葡萄架下一边喝茶,一边采摘葡萄,共度浪漫时光。
“我们是今年开始尝试采摘游的,从目前情况看,效果不错,现已销售了10万公斤葡萄,其中一半是通过采摘游销售的。”公司董事长李新如告诉记者。种了20多年葡萄的李新如是长兴县葡萄产业协会会长,2007年,他建立了兴源葡萄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种葡萄。现在,公司有葡萄种植基地100多亩,种的葡萄品种有20多个,这些葡萄全部采用大棚避雨栽培,亩产达1000公斤。
随着产量的提高,李新如感觉销售压力也越来越大。“市场在变,销售方式也要转变。依托葡萄产业,发展采摘游,融合一产三产,走休闲农业的路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李新如说。
记者在基地里看到,为采摘游打造的1300多平方米的棚内,一串串成熟待摘的葡萄挂满枝头,棚内还摆着供游人纳凉休息的桌椅。无论室外温度有多高,采摘棚内的温度都保持在26摄氏度。“安装在棚内的水帘风机,起到降温作用。”李新如得意地说,“这样游客就可以在凉爽的大棚里采摘葡萄了。”
采摘游效益好不好?“当然好,而且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李新如告诉记者,从8月16日举办葡萄欢乐亲子游以来,仅半个多月时间,就已接待游客上万人次,“不但买的人多,采摘游还让葡萄的售价提高了不少,以‘阳光玫瑰’为例,每公斤能比以往多卖20元。”
尝到全产业链甜头的李新如准备进一步做精做细自己的葡萄采摘园。“明年,我打算进一步突出亲子游这一主题,在采摘大棚里配上秋千、音响、无线网络等,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李新如自信满满地计划着。
从卖葡萄到卖体验,让“兴源”的葡萄产业链得到延伸,而胥仓雪藕合作社拉长全产业链的法宝则是从卖莲藕到卖风景。
近段时间,一批批来自上海、苏州、杭州、湖州等地的游客,慕名前往长兴县吕山乡杨吴村的吕山荷博园赏荷观花。“荷博园是8月底才开的,虽然只有半个来月,但来赏荷的游客已有上万人次。”荷博园的投资者——吕山胥仓雪藕合作社理事长吴桂强边说边领着记者行走在荷博园。园区的美景让人眼前一亮:粉红的、玫红的、嫩黄的、雪白的荷花在园内竞相绽放,园内还建造了假山、凉亭、小桥等景观,游人们正三五成群地拍照嬉戏。
莲藕是长兴县农业的特色产业之一,今年43岁的吴桂强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莲藕种植“专家”。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光卖鲜食莲藕和加工莲藕产品,2014年,他开始创办荷博园。“不光要卖藕,我还要利用这里的好山好水卖风景,延伸产业链。”吴桂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计划总投资过亿元的荷博园已初具规模。
吴桂强告诉记者,荷博园种着少女莲、舞妃莲、粉仙子、彩球等数十个不同品种的荷花,荷塘里还养着瓯江彩鲤、泥鳅,整个园区分为观赏区、娱乐区、住宿区和荷花文化区等,游客不但可以在这里赏荷观花,还可以吃饭、住宿。“目前的500亩只是荷博园的一部分,全部建成后,整个荷博园面积将达到3000亩。我们打算依托莲藕产业,发展鲜食莲藕、水面美化和观光旅游,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及休闲养生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吴桂强这样描绘自己的愿景。
图为长兴县吕山荷博园内,游客在赏荷观花。本报记者 叶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