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运用数字技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访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

  □本报记者 陈小平
  兰溪市立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率先在农业数字化领域破题,成为全省首个县级数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那么,该市是如何抓住“互联网+”机遇,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记者就此访问了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
  据朱瑞俊介绍,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科技支撑力,2014年6月,兰溪市政府与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签订了11个农业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借助“外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其中,数字农业就是省农科院与该市合作的一个项目。“兰溪的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一定基础,全市涉农部门几乎都建立了信息化工作平台,但这些平台各自独立,作用有限。我们觉得,只有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朱瑞俊说。为此,兰溪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数字农业骨干平台建设,整合原先零散分布的业务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和统一调用。平台主要由数据库云平台、中央控制指挥中心、数字农业系统三大板块组成,几乎囊括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全部内容。“我们搞这个平台,不仅仅局限于了解信息,而要使其在日常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农技推广为例,以前受制于农技人员时间、精力,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没有破解。现在通过数字平台,就能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他介绍说,该平台目前已在粮食、茶叶、杨梅、枇杷等8个主导产业的重点基地设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农技人员可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农作物生长等情况,同时还能对农产品从种植、管理、采收到流通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我们正在平台上建立开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消费者购买了我们的农产品,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在平台的质量追溯系统中查看到产品编号、生产基地等情况,安全放心消费。”朱瑞俊说。
  朱瑞俊说,农业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还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第六产业’。我们也正在探索‘第六产业’和数字农业的融合问题。”据他介绍,目前,兰溪市已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685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乡镇覆盖率达到60%以上,去年已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达到494.79万人次,总收入45.31亿元。“我们正在筹划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数字村’,选择一批在农业观光、特色产业、农家乐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行政村为建设试点,配备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朱瑞俊说。
  朱瑞俊表示,下一步,兰溪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数字农业骨干平台,加快建设数据库云平台,打造兰溪数字农业2.0版,让兰溪农业通过数字化技术换来更多的“金山银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