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绿水青山,山下面是绿油油的农田,农田里苗壮人欢、蛙跳蝉鸣,这是我们曾经梦想的美丽田园,这也是我们正在建设中的美丽田园。近十年来,浙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农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据《2014年度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14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77.60分,相较2015年目标值实现度为97%,其中,可持续发展水平已提前实现2015年目标。历经十年努力,浙江农业的综合实力更强了。
理念更科学
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浙江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两分田,人均耕地仅0.55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曾经,效益农业是浙江农业的代名词,什么来钱种什么,深深影响了一个时期的浙江农业发展。但浙江人很快发现,农业没有效益不行,光有效益也不行,一些地方农民的钱袋子是鼓了,但生产生活环境却恶化了。
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人民日报》撰文《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了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
浙江农业生态化,畜牧业率先迈步。2008年6月,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这不仅充分显示了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坚定决心,也翻开了浙江农业走向生态化的崭新篇章。
自此以后,以畜牧业为龙头,推进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开展种植业肥药减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浙江高效生态农业蓬勃发展。
2012年,浙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省、特色精品农业大省的目标落地有声。
持续的努力,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2014年4月28日,农业部正式同意批复浙江作为全国唯一整建制推进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同年12月18日,农业部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合作备忘录。
基础更扎实
资源集聚产业延伸
多年来,浙江不断探索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代农业到底该怎么发展,重点在哪,如何着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建设,一直没有比较理想的路径。
2010年,浙江郑重敲定:把农业“两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主平台、主战场。当年,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通过5年努力,凝聚各方力量,汇集各方资源,在全省建设10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和50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
2010年以来,浙江每年召开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年年有新意;每年统筹全省70%以上农口财政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两区”。资源要素迅速集聚,农业发展提质加速。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8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0个。更重要的是,农业“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两区”内,各地通过返租倒包、整村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进培育了1.1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90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联动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优先提供土地、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方式,引导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截至2014年底,全省建成7个年产值超40亿元的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了22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有650家,有75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百亿元、领军全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方向更明确
26县引领生态潮流
通过一汪竹海、一片叶子(安吉白茶)以及绝佳的生态环境,安吉县近年来卖产品更卖风景,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县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00多元猛增到21000元。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一度因为地处偏远致富无门,但如今地处大山深处的农民做起了高山精品蔬菜宅配生意,他们在丽水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建起了高山放心菜基地,客户达230多家,蔬菜售价比市面上高出1倍多,还供不应求。
淳安县临岐镇临岐村借助地处千岛湖库区的生态优势,把山林流转给外来主体发展山核桃产业,林下种植中药材。“三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连上山的路都找不到。现在真是一块宝地了,成了村里的绿色银行。”临岐村党委副书记占美秀感慨。
……
如今的浙江大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例子不胜枚举,尤其是在淳安等26个县中,情况更为普遍。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不再考核淳安、泰顺、武义等26个县(市、区)的GDP总量,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鼓励26县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新路子;省农业厅随后出台《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26县打造成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区和绿色农产品主产区,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据《2014年度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2014年,这26个县中,有24个县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同程度提升,26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全部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这26个县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近年来,这26个县农业发展加速,后发优势明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最好注释。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26个县必会有更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引领浙江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标杆。
脚印》》》
◆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人民日报》撰文《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明确提出了高效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
◆2008年6月,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翻开了浙江农业走向生态化的崭新篇章。
◆2010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布《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2015年1月,省委、省政府明确不再考核淳安、泰顺、武义等26个县(市、区)的GDP总量,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
◆2015年4月,省农业厅出台《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若干意见》。
◆截至2015年6月,我省已建成现代农业综合区84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