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茶园估测茶树的茶籽产量。
金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50亩茶园里种有一批与众不同的茶树,放眼看去,这些茶树上结满了茶籽。据金华市农科院科技人员李朵姣介绍,这批茶树是科研人员从上万株茶树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系,都是4年生的,目前暂名为“金茶1号”、“金茶2号”、“金茶3号”,明年将向有关部门申请茶树新品种审定或保护。
既能产茶又可榨油
李朵姣介绍,这批新品茶树的最大亮点,就是既能采茶籽榨油,还能采茶叶。茶籽的产量比对照“鸠坑”高许多,极具推广价值。
日前,浙江省林科院森林食品研究所所长程诗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副主任陈亮等国内木本油料和茶学专家到茶园基地,对三个茶树新品系进行考察。根据现场测产,“金茶1号”单株结果3240个,比对照“鸠坑”种(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多的茶树老品种)单株茶树1058个,高出两倍多;经折算“金茶1号”亩产茶籽可达1034公斤,“金茶2号”、“金茶3号”的亩产茶籽也有900公斤左右,比“鸠坑”高284公斤。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茶籽每公斤收购价为4元,仅茶籽一项,亩收入可达4000多元。春季还可采摘鲜茶叶,加工茶叶约30公斤,按今年春茶行情计算,效益可达4000元,两项共计8000多元。因此,种植这种籽叶兼用的茶树,比目前单一的采茶方式效益要好得多。
据现场测产专家介绍,这些茶树还没达到丰产期,到第六七年产量将会翻番,与老品种拉开更明显差距,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开启食用油木本时代
陈亮告诉笔者,金华市农科院培育出叶籽兼用的茶树新品系,或将开启食用油木本时代,延伸了茶叶产业链,增加了茶树附加值,可大幅度提高茶农收入。
金华市农科院院长郑寨生说,茶叶籽油生产工艺目前已非常成熟,完全可规模化生产。2009年12月,国家卫生部将茶叶籽油正式列为“新资源食品”。2011年10月,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着手制定了茶叶籽油国家标准。
茶叶籽油富含茶多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极具保健养生功效的高档健康食用油,营养价值高于橄榄油,深受消费者青睐。据悉,出口韩国的茶叶籽油每500毫升零售价高达240元,比橄榄油还贵。
据了解,目前我省企业所需榨油的茶叶籽主要来自云南、安徽、江西等产茶区,收购当地老茶树上掉下的茶叶籽,原料采集受限制。从事木本油料研究的专家程诗明告诉笔者,金华市农科院选育出籽叶兼用型茶树新品种,不仅是茶学界的一件喜事,更为国人提供了一款健康食用油新产品。他解释说,我国目前食用油每年的消费总量为2500多万吨,其中60%依赖进口。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山茶油,但由于山茶油产量依然较低,大面积推广还有不少困难。而金华市农科院选育的这三个籽叶兼用的茶树新品种,如能大面积推广种植,可缓解我国食用油料短缺现状。
茶籽油产业遇发展春天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800个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点县,建立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种植面积从现有的1.2亿亩发展到2亿亩,年产木本食用油150万吨左右。
程诗明和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4年生的茶树产籽1000公斤测算,可榨油约150公斤,如果国家发展木本油料的这2亿亩全部种植成籽叶兼用型茶树,4年生茶树即可产油3000万吨,完全可满足全国人民用油需求。
作为茶籽油的最早发源地,金华市农科院正着手发展壮大茶籽油产业。现已培育出一大批新品种小苗供给农民,可在门前屋后,也可在自家山坡地上种植,茶树适应能力较强,容易管理。
郑寨生有一个设想:计划以当地农户或村集体为单位与榨油企业签订协议,用茶籽换茶油,一家种上10株茶树,一年可采摘茶籽80公斤,可换8公斤茶叶籽油。
郑寨生告诉笔者,他希望通过5-10年努力,向全国推广科研成果,通过新建籽叶兼用茶园和改造老茶园,增加茶叶籽的产量,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茶叶籽油。据悉,金华市农科院科研团队现已着手对老茶园进行改造试验,探索出一套既让茶树春茶不减产,又能多结一些籽的管理技术。 陆旭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