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和夜色是最好的柴火
午夜的炉子里燃着蓝色的火焰
东去的风吹过村庄
带走一些人的睡眠和梦境
我们就这样安静地守着火炉
直到黎明被桑葚膏的醇香催醒”
“那年春,东风拂过山岙下的村庄,枝头上的桑葚被人小心翼翼地摘下,清洗,榨汁,柴火大锅熬制成香甜的桑葚膏。”在每一瓶从临海涌泉镇戎旗村发往全国各地的桑葚膏外瓶上都印着这样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诗歌。
这首名为《熬桑葚膏》的诗歌作者叫戴可杰,他是台州诗歌圈里知名的年轻乡土诗人,也是临海老戴家水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用近千首诗歌记录了他对人生的追求。《熬桑葚膏》记录了他与家人在深夜熬制桑葚膏创业的过程,朴实的欢乐中又透露着创业的艰辛。这些诗歌随着他卖出去的数千瓶桑葚膏发到每一个客户手中,在桑葚膏的醇香散逸出来之前,诗歌先达人心。
放弃白领工作,回乡接手桑葚园
今年32岁的戴可杰2006年从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做过团购、当过企业的内刊主编,后跳槽到上海一家服装电商企业负责品牌文化推广工作。2014年,戴可杰放弃了上海的白领工作,回到家乡临海涌泉镇戎旗村自己创业,经营自己的睡衣品牌。与此同时,他还顺带接手了家里桑葚果园的销售。
在网上卖睡衣的同时,戴可杰开了家名为“老戴家的果园”的淘宝店,尝试着在朋友圈和淘宝推广自家的鲜果和祖传秘方制作的桑葚膏。没想到的是,和原本经营的睡衣比起来,桑葚膏更受市场欢迎,依靠过去在外打拼积累的人脉基础,去年试制的几百瓶桑葚膏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今年5月,又到桑葚成熟期,经过一年筹备之后,戴可杰开始将桑葚膏作为今后创业的主要方向,并且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产品。“我原来尝试发微信,宣传我的产品,没想到老顾客还帮我做宣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今年戴可杰还获得首届临海农村青年电商创业致富项目大赛一等奖。
10公斤汁才出1公斤膏
那么,桑葚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这还得从戴可杰祖上说起。相传宋朝时,戴家一位祖先在朝廷身居高位,告老还乡时,从太医局一位朋友那里拿来了专供宫廷的桑葚膏膏方,并代代相传至今,不过一直来,老一辈制作桑葚膏都是自己吃或送亲朋好友。“桑葚膏的做法完全就是古法的,桑葚摘下来之后洗去浮尘晾干,然后挤压榨汁,再放在柴火炉上熬,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戴可杰说,为了制作桑葚膏,桑葚上市季节他全家五六个人全出动,24小时两班倒来做。
戴可杰制作的桑葚膏有多种,卖得最好的是原味无糖的和加冰糖的两款。“原味的就是什么都不加,这种熬的时间更久,出膏率更低,所以价格贵些。加了冰糖的容易成膏,熬的时间短些,价格也相对便宜些。”“总体来说,差不多10公斤桑葚汁才能出1公斤桑葚膏,今年桑葚采摘期较长,4000多公斤的桑葚汁也只能熬出不到500公斤膏。”戴可杰说,桑葚熟了不好存放,而桑葚膏即使不加防腐剂,在20摄氏度以下可以存放2到3年,气温到30摄氏度以上,就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不然十几天就会坏掉。
“江南老戴家”还有多种产品
戴可杰将自己多年的电商运营经验渗透到创业中,采用微信和淘宝结合的方式来销售桑葚膏。“朋友圈在社交宣传上很有优势,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微信宣传,然后引导大家到我们的淘宝店来购买。”“有一些去年试买过桑葚膏的老客户听说今年我又在做了,老早就预订了,前几天还有几个上海客户特地赶来,一人买走了几十瓶呢。”戴可杰说。
戴可杰透露,他的桑葚鲜果销售价格每公斤60元左右,单从数字上看起来要比桑葚膏单价盈利高,那么为何要花这么多精力去搞加工呢?
对此,戴可杰解释说,桑葚鲜果难保存,一般是当天摘当天卖,当天卖不出去第二天就烂掉了,而且桑葚上市期集中,卖鲜果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成熟产出的速度,所以综合起来还是桑葚膏这种深加工模式更适合发展。
去年小试牛刀之后,戴可杰还开发了多条产品线,为此,他还注册了品牌“江南老戴家”。“除了桑葚膏之外,我们还做了梨膏、杨梅膏、蜜橘膏等9种纯手工膏,争取每一个季节都有时下的鲜果膏来覆盖,并且开发了桑葚汁、桑葚酒等新产品。”
未来会把技术传给更多人
包装设计专业出身,并且爱好写诗的戴可杰还亲自为手工膏设计包装,并在每一款产品上附上自己的一首诗歌。“以后我打算推广私人定制,顾客可以把自己需要的内容印在包装上。在销售渠道方面,我们也不固守网络,近期已经有药店和超市采购商来和我们洽谈。”
现在,老戴家的灶台已经有10余个,戴可杰说现在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瓶颈。“因为人手和场地不足,现在正在争取工厂建设用地,工厂建成后会招聘工人,把一些不重要的工序交给他们来做,但是核心技术还是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过,戴可杰表示,技术垄断只是暂时的,未来他会将技术传授给别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仿制品,但是他们的技术、质量、规模跟我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等我们的品牌树立起来,会把技术传给一些想做的商家,共同把市场做大,把产业做强。” 陈林建 李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