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省持续高温,中暑人不少。很多药店也专门开出了防暑药专柜,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等药品销量大增。但是,常用防暑药也有着不同的用途,要对症用药,切不可混用。
藿香正气水:适合阴暑、胃肠型感冒,可预防中暑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适用症状:头痛昏重,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以及胃肠型感冒等。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胃肠型感冒是指表现为胃肠道不适为主的感冒。不容易出汗、易中暑的人群可以适量服用藿香正气水预防,小儿预防可以加在沐浴水中使用。
忌用人群: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孕妇、小儿、老年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藿香正气类药物常有水、丸、散、胶囊四种剂型,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吸收最快,但它含有40%-50%乙醇,儿童和酒精过敏者应慎用,驾驶车辆等不宜饮酒人群要避免使用,此外,有一定比例的人群服用水剂会引起恶心呕吐,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可以改用散剂、丸剂、胶囊等不含酒精的剂型。
十滴水:适合高温中暑,脘腹胀痛者
功效:健脾胃,祛暑湿;主治:高温伤暑。
适用症状:头晕、恶心、脘腹胀痛、高热神昏等。
忌用人群:过敏体质者、孕妇,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慎用。十滴水也是乙醇制剂,使用注意同藿香正气水。
十滴水一般在发病时服用,且多用于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急症,而不是当作预防用药。十滴水因含肉桂、辣椒、桉油等中药,所以闻起来气味芳香,其实比较辛辣,服药后需用温水漱口,或者口含冰糖。
仁丹:适合高温中暑,窍闭神昏者
功效:清暑开窍,辟秽排浊;主治:高温伤暑。
适用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晕车晕船等
忌用人群:本品含朱砂,小儿和老年人慎用,孕妇忌用。与藿香正气类药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开窍、辟秽排浊的作用,更适合因暴晒导致的中暑神昏患者服用。
需要提醒的是,人丹和仁丹都是较好的解暑中成药,但两者药物成分和功效稍有些不同。人丹能清热解毒,辟秽止呕,健脾胃的作用更强一些,用于中暑伴消化不良,除了清暑开窍,还可以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而仁丹清暑开窍醒神的作用更强些,芳香化浊作用好于人丹。
风油精:适合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
适用症状: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晕车、蚊虫叮咬等。
忌用人群:孕妇、新生儿禁用;皮肤有烫伤、损伤及溃疡者禁用;涂抹后皮肤出现皮疹、瘙痒者停用。把风油精涂抹到人中、太阳、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如果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脐滴几滴风油精,再贴上伤湿止痛膏,即可缓解疼痛。
风油精在出汗时不宜使用,因为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樟脑等芳香剂,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而且出汗时汗腺分泌活跃,因此不宜,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在出汗时慎用此药。
【健康提醒】
1.多种防暑药只能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严重者要早送医院治疗。
2.中暑后应尽快远离高温环境,先物理降温再吃药。
3.别把中暑症状误当感冒。
4.没有不适症状时,服用防暑药意义不大。
5.防暑药孕妇、婴幼儿基本是忌用或慎用,小心选择。
6.家庭防暑可以备些金银花、菊花、荷叶等解暑清火的中药,泡茶饮用方便安全。
延伸阅读
专家教你如何防中暑
高温天如何预防中暑?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每天的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应尽量避免外出,这个时间段阳光强烈,中暑的可能性较大。“出门要涂抹防晒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经常喝水,不要喝冰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牛奶;多吃各类凉性蔬菜瓜果:如冬瓜、丝瓜、黄瓜、南瓜、番茄、茄子、生菜、芦笋、苦瓜、菜瓜、甜瓜、西瓜等。”专家表示,高温环境下,机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因此要及时补充蛋白质,不妨吃些新鲜的鱼、虾、鸡、鸭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肉食。另外,还可以吃些豆腐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出汗过多时,人体不仅会丢失大量水分,还会丢失大量的钠和钾,因此应适当补充一些含钠和钾的食物。钠可通过食盐、酱油等补充,而钾可通过食用豆类、坚果类等补充。”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王奇说,如果有条件,“就着榨菜喝白开水”不失为一个预防中暑的好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因血容量减少而发生头昏、胸闷等低血压的表现,肢体和腹壁肌肉痉挛的现象也会减少。“一旦发现自己或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茶水,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重症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平卧,及时去医院救治。”王奇说。 余敏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