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省供销社根据建设“智慧浙江”和“网上供销”的整体部署,于2014年初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智慧农资”服务平台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施推进,目前,该平台已成为我省农村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农资”平台由浙农集团及其所属浙江中农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包括网上农资商城、网上庄稼医院、在线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在线示范推广、物流配送管理和商品质量追溯等七大模块。该项目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站平台及便携式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功能拓展,围绕农业生产和农资应用,构建以在线服务、在线交易、线下配送、质量溯源四大功能为主要特色的农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供销社农资供应服务部门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至今,省供销社已全面完成11个地市和部分县(市、区)供销社“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子网站基本框架搭建工作,并依托子网站,组织庄稼医生、农资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在平台上注册使用,初步构筑起全省共同推广使用平台的模式。
“智慧农资”是如何建的
——构建电商专业化运营团队。省供销社与浙农集团在政策支持、人员配备、系统合作等方面为“智慧农资”项目大开绿灯,并通过定向增资、定向补助和费用补贴等方式,持续投入数千万元资金支持中农电商公司发展;广泛邀请各级供销社、农资企业、上游厂商通过股权、业务、技术合作等方式参与平台建设,为“智慧农资”平台搭建了坚实的社会与行业基础。同时,该平台的建设也得到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公司还与社会上成熟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等单位建立了业务沟通渠道,在技术支持、平台维护、营销推广等团队建设上大胆突破传统观念,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热情。
——突出涉农技术性服务功能。“智慧农资”平台始终把“网上庄稼医院”、在线农技培训和在线示范推广等服务类子平台作为重中之重的优先发展项目。通过借力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资源,整合社会上的庄稼医生,形成了一支高、中、初职称搭配,老、中、青三代接力,高校、企业、基层兼有的农技推广队伍,并推出与网站平台相配套的手机客户端、便携式平板电脑客户端、电视机客户端应用程序,实施免费的技术推广工作,形成了农资供应商、流通商、庄稼医生、农户与平台之间共生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结合供销社《庄稼医院建设标准》,推动网上庄稼医院与实体庄稼医院的融合,设立省庄稼医院总院与地市县分院,形成线上线下立体辐射、网上坐诊与田间巡诊互为补充的服务模式。针对当前农户缺乏系统性的农技知识和庄稼医生专业技能培训较少的现状,“智慧农资”平台既着眼于向普通农户提供农技知识在线普及服务,也着手向庄稼医生提供在线专业培训服务。
——搭建农资价值链金融后台。农业的发展,既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资金的支持。针对农资商户与大型农户希望引入大型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帮助解决赊销和贷款等问题,“智慧农资”创新性地推出了“平台提供担保、银行简化放贷、用户方便融资”的涉农金融服务新模式,解决了农村客户普遍缺乏质押物和担保物、融资额小而分散、资信调查及风险成本很高等困扰农村金融领域的老大难问题。省供销社为此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银行专门为“智慧农资”平台推出了针对基层农资零售商和农户的小微金融服务,省农行还以其农村网点多的优势,在其“惠农通”自助银行设备上植入“智慧农资”相关软件,大大简化了农资金融手续。
——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智慧农资”平台是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农村电商领域的一个前端平台,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与协调。平台通过试点接入宁波等地农业执法部门的农资商品质量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查询、质量信息验证的功能。与省工商、农业执法等部门合作,实现农产品价格和农资市场供求及价格、病虫测报、农资商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共享,让农户能够放心地在平台上采购农资商品,并对在平台上购买的问题商品建立预先赔付机制。未来平台还将继续扩大涉农领域的参与力度,为居民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便利。
“智慧农资”建后怎么样
截至目前,“智慧农资”平台已聘请庄稼医生250多名,全天候为省内外农户解决了1万多个作物种植、农资商品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来自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的5家省内知名农资经营企业已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进驻网上农资商城,另有逾40家知名农资供应厂商与网站达成了在线交易合作意向。平台因具有功能多样性、服务综合性、受众广泛性和监管便利性等特点,已成为我省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和农资流通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成效和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实现了农技推广与网络传播的结合。网上庄稼医院、在线农技培训及网上示范推广等功能,大大提升了农技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了农业科技难以转化、农技培训覆盖狭窄、农民求知渠道闭塞的局面,并将零散碎片的农技知识归集为在线论坛的专家互动形式,传播更广、接受更快、针对性更强。特别是将网上庄稼医院与实体庄稼医院、网络课堂与学校教学、网上示范与田间试验结合起来后,线上线下的技术传播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知识层次和接受习惯的农户需求,实现全方位服务的农技推广目标,加快农业科技水平整体提升。目前,浙农集团已在省内推广以提升肥药利用率为目的的测土配方肥300多万亩,参与农田专业化统防统治80多万亩,推广高效水溶肥800多万亩。未来借助“智慧农资”平台的帮助,“肥药双控”有望取得明显成效。
实现了个体农户与大众电商的融合。农民参与互联网不再是新兴话题,但也不是普遍现象。“智慧农资”从农资商品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入手,为农户搭建起一个操作简单、服务快捷、支付方便甚至融资消费的平台,使其能够更加自然地融入到“互联网+”经济中。同时,借助云计算的强大优势,可以农户真实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加精确的商品和服务,引导和提升消费层次。
实现了涉农行业与信息产业的对接。通过在农资经营领域引入物联网技术和电商模式,整合浙农集团现有1800多家优秀基层网点甚至全省供销社系统上万家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及网点,能够大大增强配送和服务功能,在创新服务体系的同时改造农资流通行业,规范流通渠道和商品质量管理,建立行业内生性的自我约束与淘汰模式。与此同时,电商交易模式的植入,也为供销社综合改革和系统提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市场流通与政府监管的合作。“智慧农资”平台与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协作,以网上农资商城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连接农资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农户的农资商品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农资商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农资商品质量网上查询、跟踪、溯源等功能。从目前试点的地区来看,将“智慧农资”平台与执法部门数据共享后,可以大大提高市场监管的准确性与效率,在方便政府监管的同时,提高了商品质量和市场诚信度,也为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智慧农资”下一步方向
在初步完成平台搭建后,“智慧农资”下阶段工作重点将放在延伸应用和规范化运作上,并更加广泛地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实现系统全面应用和推广。一是以业务为基础,推动网上商城交易增长。尽快完善支付功能和配送体系,增加参与商家,扩大平台影响,逐步将浙农集团的实体农资业务纳入网络交易体系,吸纳广大农资厂商参与。力争2015年度网上农资商品交易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经过2-3年的努力,交易规模达到2亿-3亿元左右,5年内达到10亿元规模。二是以技术为核心,加快庄稼医院体系建设。计划通过积分制等形式建立庄稼医生激励机制,在组建省中心医院及50家地市医院、10家专科医院等网上庄稼医院的进程中大力吸引庄稼医生入驻,并配备“私人医生”、“诊断记录”等功能,在激发庄稼医生通过平台为农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活“网上庄稼医院”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度,加强监管力度。三是以规范为目标,加强在线农技培训工作。依托省供销社所属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资源和庄稼医院资质认定资格,共同开展庄稼医生在线培训和后续教育服务,争取2015年下半年部分课程上线试运行。此外,积极申请筹建中国农民大学网络学院,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四是以通联为重点,构建农资质量追溯体系。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推进与省工商、省农业执法大队的平台联系、融合与对接,逐步实现农产品价格和农资市场供求及价格、病虫测报、农资商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共享。根据“肥药零增长”要求,联合相关部门成立肥药研究所,组建测土配方数据库。“智慧农资”作为一个植根浙江农业、面向浙江农村、服务浙江农民,姓农、为农、惠农的“互联网+农业”平台,经过若干年努力,有望成为优质商品选购、农技知识推广和农资市场监管的重要渠道。 陈江
庄稼医生在“智慧农资”平台解答农户提问
“智慧农资”平台提供的“益农宝”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