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如何让农作物抗热抗病又高产

我国科学家发现农作物多效基因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农作物绝收的风险越来越高。如何让农作物抗热、抗病又高产?多年来科学家一直“束手无策”。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何祖华课题组,发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多效基因”——ER基因,它既能让农作物耐高温、抗病、高产,又能提高农作物的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这一研究成果为农作物、园林植物的高效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何祖华团队发现,植物“拟南芥”中的ER基因拥有强大的特异功能,它好像给植物细胞涂了一层防晒、抗病的保护膜,让细胞膜更加完整,不易破裂,植株发育更健康饱满。由此,何祖华团队发现,不仅是拟南芥,水稻、番茄、玉米等农作物中也有ER系列基因的存在。“我们在长沙、武汉、上海等多地种植了具有更高活性的ER基因水稻。实验结果发现,当普通水稻已经在高温下枯死的时候,携带更高活性ER基因的水稻仍然可以获得40%以上的结实率。”何祖华说。此外,ER基因还能让植物的水分利用率提高50%。
  研究团队认为,ER基因是一个具有重要生物意义的基因位点。可以肯定,未来ER基因在农作物的抗高温、抗病育种中将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鑫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