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杭州举行的“真实地学·合作地教”全球教育共同体第三届小学教育国际会议上,崇文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以“孔明灯”为主题,带来了一堂特别的课。
孔明灯,这个孩子们熟悉的夏日“飞行器”,这次成为一个“学习项目”进入了课堂。这堂课是多个课程的整合,融合了科学、数学、语文、历史、技术、艺术等学科,让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未来的小学课堂,可能就是这个样子!
在课堂上,崇文实验学校的教师团队引导孩子们观察孔明灯、探究孔明灯的原理,让孩子们分组设计制作一个承重24枚回形针也能飞起来的孔明灯。在原理的探究过程中,老师并不急于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等待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陈述表达。在制定研究计划、合作探究问题环节,老师给的“任务”非常明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尝试。
校长俞国娣说,“真实的学习”是当下全球关注的内容,中国的孩子很多时候是在做一些“假”的学习,“模拟”的学习,“真实的学习”很少。“追求真实的学习,孩子们才会体会到学习有用。”在俞校长看来,学生的学习力才是最关键的,但这个学习力不是听老师说就会的,而是“习得”的,要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
这种整合各门学科的“项目学习”方式,已经在崇文实验学校开展。比如,一二年级每个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协同教学,中高段有综合实践活动,期末免试生课程中,会有专题的研究性学习。 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