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80后二手车行老板转行种火龙果

崔仲杰:让热带水果扎根江南

  •   在天台希望田野家庭农场的院子里,有几个有些年头的猪槽,里面茂盛的铜钱草看得人心旷神怡。院子周围,还长着形态各异的观赏性植物,植物中间,摆了一张长桌、几条凳子,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看着这些铜钱草,农场主崔仲杰笑着说:“不过是在水里撒了把草木灰,它就长得这么澎湃了。”
    人生赢家
      崔仲杰,天台雷峰乡人,1982年出生的他文化程度并不高,高中毕业后,就去了汽车修理行当学徒。那是1999年,崔仲杰只有17岁。
      按照规矩,学徒是干3年的。但崔仲杰悟性好,一年半就从师父那儿学会了全部手艺,不久便出师,成为一名专业的修车师傅,并在2001年开始收徒弟。
      在当修车师傅的这几年,崔仲杰发现,人们对二手车的需求非常旺盛,二手车的利润也非常可观,于是他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
      2004年,积累了一些人脉的崔仲杰终于出来单干,创办了自己的二手车行。
      回首过去,崔仲杰认为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崔仲杰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二手车市场赚取了“第一桶金”,在天台县城买了房,购了车,还拥有一间70多平方米的商铺。
      可以说,此时的崔仲杰,在世人的观念里,已经是“人生赢家”。
    饱暖思“作”
      变化出现在2009年。
      一直喜欢种些花花草草的崔仲杰,在网上浏览花草时,发现有人在热带气候区以外的地方种植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他的心就跟当年想做二手车生意时一样,又开始痒痒了。
      崔仲杰为此专门做了市场调查。他发现热带水果格外受市场青睐,而且身价也高,这给了他种植的勇气。
      2010年开始,他多次前往海南、广东湛江等地,每次在那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考察水果种植情况。
      湛江那边是热带气候,果树不需要大棚就能自然生长,但是要引到台州来,没有大棚根本无法存活。崔仲杰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一边学习着热带水果的种植技术。
      火龙果果树高度在1米左右,刚好适合搭建大棚,崔仲杰决定就种它。
      与崔仲杰的热情相比,家里人的抱怨越来越强烈。放着稳定的年收入20万元的二手车生意不做,异想天开种热带水果,一时间家里人谁都无法接受。旁边一些人也开始冷嘲热讽,觉得这年轻人手里有俩钱,开始“作”了。
    艳惊四座
      2012年3月,崔仲杰在天台始丰街道鼻下许村承包了50亩土地,建起8个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并从海南引进4000多株红心火龙果苗,开始了他的果农生涯。
      崔仲杰收集了很多火龙果的种植技术,但那都是针对热带地区,在台州并没有什么用。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崔仲杰当时的心路历程。
      崔仲杰为此天天泡在大棚里,观察这些果树的生长状况。为了给火龙果保温,他的大棚都是两层薄膜,大棚里还能供暖,他的火龙果树就这样熬过冬天。
      随着天气转暖,眼看火龙果的长势见好,一场突出其来的大雨把崔仲杰浇了个透心凉。由于连续阴雨,再加上气温高、湿度大,支撑在木架上的火龙果枝条开始变软、松垮。于是,崔仲杰又开始研究排水,在农场里开挖水沟。
      在崔仲杰的悉心照料之下,2013年6月,火龙果树开始开花了。娇艳的花朵被传播到朋友圈后,艳惊四座。
    人际营销
      得知台州有人种出了火龙果,很多人慕名前往崔仲杰的农场,有人是为买水果,但更多的人是看个稀罕。
      崔仲杰从不拒绝任何人,包括来向他请教种植技术的人。
      相反,每有开花、结果、采摘,他都会通过微信、微博广而告知,这为他的火龙果基地集聚了旺盛的人气。由于火龙果一般是在晚上开花,花朵既美且香,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崔仲杰说,摄影家视角独特,技术一流,他们拍出来的照片更加吸引人,不管他们是把照片拿去评奖,还是展览,对他都有益处。“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传播渠道。任何一个来到我这里的人,他们随手拍张照,发一个朋友圈,都是对火龙果的宣传,我没有理由拒绝他们。”崔仲杰认为,只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的火龙果,他的市场才会更大,他的农场才能拓展。
      如今,崔仲杰的火龙果根本不需要自己去卖,一般还没有成熟,就已经被人预订了。崔仲杰还对火龙果进行产业链延伸,他把火龙果做成面条和馒头,颇受游客好评。
    李景东 陶宇
    编后
    跨界的魅力
      火龙果长在热带,移植到江南,这是跨界。
      崔仲杰从二手车行业改去种水果,这也是跨界。
      在常人看来,崔仲杰从一个熟悉的、赚钱的行业跳入另一个陌生的行业,多少有点玩火。不过,崔仲杰跨界的成功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机会。
      过去的农业更满足于温饱,而现在的消费者对吃的要求更高了,除了吃饱,更希望吃一些特别的农产品。这个市场需求就是机会。
      崔仲杰抓住了这个机会,且产生了示范作用。如今,台州有很多人都在种植火龙果。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从事农业不但辛苦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偶尔到田间地头,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会觉得身心愉悦,但真正要做好一个农业项目,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双重付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